实验室血小板检测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

实验室血小板检测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

ID:22790778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实验室血小板检测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_第1页
实验室血小板检测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_第2页
实验室血小板检测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_第3页
实验室血小板检测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_第4页
实验室血小板检测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室血小板检测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验室血小板检测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641399摘要: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重新抽静脉血分别用EDTAK2和EDTAK2·NaF抗凝,1h后用Sysmex800i血液分析仪检测,2次仪器检测值与人工显微镜计数值进行比较。结论:抽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凝集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EDTA依赖性凝集患者需用EDTAK2·NaF抗凝血检测;有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干扰检测时,须手工显微镜计数,应加强血片的复检。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分析仪;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目前,由

2、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血小板的检测常规化,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的优点,但经常岀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检测结果,造成错误的临床诊断,这是检验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为了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形成原因,我们进行了系列的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器材800i血液分析仪;EDTAK2抗凝管;CH2双目显微镜.1.2试剂800i血液分析仪配套试剂;草酸铵稀释液及瑞氏染液;氟化钠(NaF),分析纯AR,CHECK质控血。1.3EDTAK2·NaF抗凝管制备氟化钠6g加100ml蒸馏水,取100μl置于EDTAK2抗凝管中,5

3、6°(3烤干备用[1]。1.4试验标木的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住院患者的血常规样木中(EDTAK2抗凝),将PLT<100×109/L的标木选出,涂血片复检,去除相符合的标木(血片中无聚集血小板、散在分布;与人工显微镜计数值相符,在±3SD内),即为假性血小板减少,作为实验标木,共计306例,其中骨科24例,呼吸科36例,心血管44例,产科20例,肿瘤科32例,血液科26例,新生儿60例,老年科64例;其男性162例,女性144例;年龄范围3h〜86岁,平均年龄48.3岁。其测定值作为第一次测定值列入结果统计。

4、分析前,仪器常规保养,本底计数正常,中、低2个批号的质控血检测均在控,严格按标准操作程序上机检测。1.5方法步骤由2位经验丰富的检验师对这306例患者重新抽血2ml,分别加入1ml于EDTAK2抗凝管(A管)和EDTAK2·NaF抗凝管(B管)中,充分混匀,室温放置lh,同吋取未抗凝血20μl加入含0.38ml草酸铵稀释液的试管中,进行血小板人工显微镜汁数,每个标本由2个人分别计数2次取平均值作为参考值;1h后分别将A管和B管抗凝血涂血片经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根据A、B两血片中有无聚集的血小板、大小血小板的分布以及血标本冇无黄疤脂血

5、等,将306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标本分为5组即EDTA依赖性凝集(PTCP):A血片中有大量血小板聚集,一般为10个〜20个血小板聚集成堆,更大的聚集可有50个以上,而与之相对应的B管血涂片则无聚集血小板,血小板呈散在分布。大血小板组(LP):A管和B管抗凝血涂片中均无成簇血小板、血小板散在分布、以大血小板为主。小血小板(SP):A管和B管抗凝血涂片中均无成簇血小板、血小板散在分布、以小血小板为主。抽血不当因素(IVBC):A管和B管抗凝血涂片中均无成簇血小板、血小板散在分布、大小较为均一,标本无黄疽脂血等异常,而重抽血前的第一次抗凝血涂片中奋大量聚集的血小

6、板。苏他因素:A管和B管抗凝血涂片中均无成簇血小板、血小板散在分布、大小较为均一,标本有黄疸、脂血等异常变化。把EDTA依赖性凝集组,用B管血,其余组用A管血上机检测,这次检测值作为第二次测定值进行统计。选公务员招收体检血50例作EDTA依赖性凝集因素正常对照,男32例,女18例,年龄23岁〜29岁。抽血2ml,分别加入lml于EDTAK2·NaF抗凝管(C)管和EDTAK2·NaF抗凝管(D管)中,充分混匀,室温放置lh后,分别上机检测。1.6数据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表不,米用t检

7、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EDTA依赖性凝集与抽血因素两个组的第一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第一次测定值与第二次测定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第二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大血小板因素、小血小板因素与其他因素三个组第一次测定值和第二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一次测定值与第二次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o正常对照C管数据为154.00±18.32,D管数据为153.0±19.0,差异无显著性P>

8、0.05。3讨论3.1因素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中,抽血不当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