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对民事诉讼法学大学教材的基本评价

论我国对民事诉讼法学大学教材的基本评价

ID:22853125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1

论我国对民事诉讼法学大学教材的基本评价_第1页
论我国对民事诉讼法学大学教材的基本评价_第2页
论我国对民事诉讼法学大学教材的基本评价_第3页
论我国对民事诉讼法学大学教材的基本评价_第4页
论我国对民事诉讼法学大学教材的基本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对民事诉讼法学大学教材的基本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我国对民事诉讼法学大学教材的基本评价-->引言根据笔者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的搜索,得知:截止到2010年底,自1982年以来我国公开出版的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不包括自考教材、研究生教材与案例教程)近150个版本,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育的繁荣局面。但是,与教材.编写的蓬勃发展相比,学界对教材本身的研究却相当匮乏。仅有的一些研究法学教材的论著、文章都着眼于概括式地探讨法学教材,却没有对部门法学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的检索,目前我国尚无一篇针对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进行研究的专文。有鉴于此,为了准确评估30年来我国

2、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情况,为以后的教材编写提供数据上的参考及建议,笔者拟综合采取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目前公幵出版的教材进行专门的研究。—、回顾概述: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发展简史《论语》云:“知而回顾,而知故”。要想研究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现状,就有必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放在教材的发展历程中去研究。回顾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历史沿革,实际上是为了更深刻地去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的现状与未来。毋庸置疑,民事诉讼法学教材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必须仰仗于民事诉讼法的发展,30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基本

3、上显现出这样一条脉胳,它的每一次整体性飞跃,都以民事诉讼法典的颁行为契机”。②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先后颁行过两部民事诉讼法典——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和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随后又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局部修订。基于此点认识,笔者在回顾我国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发展历程时,基本上是以两部民事诉讼法典的颁行作为具体阶段划分的标识的。(一)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起步复苏阶段(1949——1981)新中国建立初期,受国际政治形势的限制,当时整个国家都在学习苏联模式。1951年,教育部制定了《法学院法律系课程草案》并

4、规定:“讲授课程有法令者根据法令、无法令者根据政策……如无具体材料可资根据参照,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原则,并以苏联法学教材及著述为讲授的主要参考资料。”③由此可见新中国尚处于幼稚时期的法学教育是在废除旧法统的政治背景下白手起家的,并且“从一幵始便展示出其全盘照搬的明显胎记”。在民事诉讼法学教材编写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编印了《中国民事诉讼讲义》,但作为引进苏联法学教育模式的基地,中国人民大李法律系编写的教材以及课堂上所讲授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苏联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较少“涉及我国民事审判实践,没有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体系”。

5、(二)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恢复重建阶段(1982—1990)1982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随着法典的出台,编写出符合立法要求的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成为了当时迫切的需要。可以说,在民事诉讼法典颁行后的一段期间内,民事诉讼法学领域内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民事诉讼法学教材的相继出版。比较早的几本教材分别是:柴发邦、江伟、刘家兴、范明辛合著的《民事诉讼法通论》(1982年10月法律出版社)、常恰主编的《民事诉讼法教程》(1982年10月重庆出版社)、刘家兴编著的《民事

6、诉讼教程》(1982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以及1983年5月由西南政法大学根据全国第三期民事诉讼法师资进修班讲课录音整理编印的《民事诉讼法讲座》(内部资料,约64万字)等。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是1983年7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由柴发邦任主编、常抬、曾昭度、江伟为副主编的《民事诉讼法教程》(修订后改为《民事诉讼法学》,它也是我国第一部统编教材。二、现状考察: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量化分析量化分析,即分析的数据化,笔者拟通过较为精确的数据分析引出对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编写的问题探讨。但是,正如经济学大师萨续尔森所说:“能做研究的都做研究;那些不能做研究

7、的就胡扯方法论”。由此笔者不得不质疑,对于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的量化分析本身是否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方法论主义?这是否会导致避重就轻的不良后果?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笔者尝试克服传统思路中形式主义与工具主义对立的缺陷,努力实现两者的融合。(一)实证研究对象之一:样本分析本文的实证研究对象之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便是自1982年以来公幵出版发行的149本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一方面,任何研究本身都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基于此点认识,笔者从教材编写的体例形式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着手,在分析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材编写体例的同时,从内容角度考察了教材与《民事诉讼法》

8、以及民事诉讼理论研究成果的关系。另一方面,任何研究也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笔者选取了各个阶段的典型教材逐一进行了分析,以期达到“举一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