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

对于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

ID:2292574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1

对于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_第1页
对于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_第2页
对于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_第3页
对于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_第4页
对于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对于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导读:摘要: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魏晋名士的独特群体人格精神。本文试通过对魏晋名士服药行为的探析,指出他们通过服药以达到精神养生、远世避祸的目的,并以博衣宽带、癫狂不羁之行为尽显名士之风流。  关键字:药;魏晋名士;风流    一、引言  魏晋时期,政权频繁更迭,人民生活动荡不安,造成了人们理想幻灭、精神崩溃,因此魏晋士人们不断深思,寻求各种策略来进行解脱。他们把内心的哀伤和悲愤沉淀下来,转换成对生命存在的探索和询问,而药则是他们感受生命、表达生命的重要载体。这种药具体是指一种名叫寒食散的东西,又名五石散。鲁迅在《魏晋

2、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还配点别样的药。”①  吃散发源于何晏,随之兴起了一股服散之风,迅速蔓延并且转向,有病者可以服散,无病者也可以服散,服散成为一种时髦。影响所及,上至封建帝王达官贵人,下至民间百姓。而在魏晋名士那里,则把服散作为追求个性解放和生命自由之方式。  二、服散与名士风流  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魏晋名士的独特人格精神。他们通过服散,或为其纵欲行为药——“嗑”出魏晋名士之风流论文资料由..提供,地址.寻找借口,或借“散发”、“石发”逃避现实。从此,名士皆以“博衣宽带”、裸袒扪虱、行

3、为癫狂等为风雅。  2.1.“精神”养生  汉末以来,随着儒学的衰微,道家的学术思想逐渐抬起头来。被儒家所逃避的“未知生,焉知死”的生死理由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深思。魏晋士人认为唯有修身养性,不为外物所累,才能延年益寿。而服散是养生的重要手段。王充《论衡·自纪篇》云:“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曰:  嵇康……长好《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自何晏之后,名士们掀起一股服食之风。而嵇康的服散行为不是跟风,是他人生理想的表达、是生命价值的重拾。其最终的目的并不仅

4、在于求自然生命之延长,而尤在于获得内在之自足自乐,不为外物所累。其《养生论》有云:“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由此可知叔夜之意:精神尤贵于形体,亦内重于外。叔夜的养生之旨既在于求内在之自足,而非徒自然生命之延续,“正足为士大夫内心自觉之说明”②。服食养生之旨从“肉体”上的养生升华到“精神”之养生。  2.2.避世远祸  乱世的无序,残暴,使文人名士死于非命者比比皆是,而生者朝不保夕。有些人为了逃避政治漩涡,往往诈称寒食散症状发作,因为服食寒食散患后遗症者被视为残疾之人而容易避祸。据《高僧传·晋庐山释慧远传》,

5、桓玄和晋安帝路过路过庐山,想见慧远时,均被慧远以患疾为辞。而他所患疾病正为散发不当所致。这种情况在《世说新语》中也不乏记载: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文中殷觊不以政运得失为意,萧然自得。而他借故离舍的借口,便是服药行散。《世说新语》的编者将其列入《德行》一门,正可见其彰扬之意。《晋书·殷觊传》:“……及仲堪得王恭书,将兴兵内伐,告觊欲同举。觊不平之……仲堪要之转切。觊怒曰:‘吾进不敢同,退不敢异!’仲堪甚以为恨。尤密谏仲堪,辞甚切至。……仲堪闻其病,出省之,谓觊曰:

6、‘兄病殊为可忧。’觊曰:‘我病不过身死,但汝病在灭门,幸熟为虑,勿以我为念也。’仲堪不从,卒与杨佺期、桓玄同下,觊遂以忧卒。”可以看出殷觊执意以服药为由摆脱政治,正好凸出士人疏离政治的精神取向。  2.3.“博衣宽带”、不鞋而屐  服食以后所衍生的宽衣、著屐行为,亦是魏晋风流精神之表现。《世说新语·企羡篇》:“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南史·张融传》:“王敬则见融革带宽,殆将至髀,谓曰:‘革带太急。’融曰:‘既非步吏,急带何为?’”可知晋人一向是崇尚宽衣缓带的。就是因为服药后避开擦伤皮肤的缘故。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云:“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7、。”因为服药后不敢常换新衣,所以虱就多了。鲁迅说:“更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中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③  不著履而用屐,亦是同样的道理。《世说新语·雅量篇》:“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宋书·武帝纪》:“性尤简易,常著连齿木屐。”大概朝会正服,或觐见尊长,仍须著履。不过因为著屐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