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补城市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践探索

织补城市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践探索

ID:22985265

大小:312.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2

织补城市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践探索_第1页
织补城市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践探索_第2页
织补城市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践探索_第3页
织补城市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践探索_第4页
织补城市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践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织补城市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织补城市"方法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探索——以嘉善老城更新为例【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城市更新已经成为了当前许多城市老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借用"织补城市"的规划方法,在嘉善旧城更新中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从功能结构、交通系统、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城市生活等方面,系统的提出了嘉善老城更新的规划策略和指导内容,使城市中不同的片段中进行"织补"衔接而又不失整体,指导嘉善老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嘉善老城城市更新织补城市1导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城市发展己经到了一个周期的转折点,大部分发达地区的城市在土地指标约束

2、以及城市问题凸显的双重压力下,发展模式已经从增量扩张到向内部转型进行改变,城市更新成为内部转型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国的城市更新往往以拆除重建这一单一的模式为主,大规模的推倒重来使得城市肌理被破坏、城市特色缺失,很多人们美好记忆被割裂,城市变得越来越片断化。很多学者对此现象非常关注,不断致力于探索研究合适我国城市更新的理论和方法,他们发现织补城市理念通过文脉主义的方法,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不同的片段中进行自我更新而又不失整体,使得城市更新过程变得像一个生命体进行新陈代谢。笔者尝试把织补城市的理念应用到嘉善老城的城市更新规划当中,指导嘉善老城的

3、有机更新、可持续发展,从而使老城焕发新的活力。2嘉善概况1.1老城印象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区,属太湖水系。境内河港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数百条支流曲港迂回曲折,首尾相衔,将全境分割成千个圩垸。嘉善县域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形成了嘉善老城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古镇风情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百姓的生活起居多与水息息相关,因此许多历史遗存依水而建,像魏塘东门历史街区、费家大宅、孙家宅等紧临嘉善塘,嘉善城址、三官塘桥等紧临南城河,金氏后厅、子胥公园等紧临伍子塘,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造就了

4、嘉善老城独特的水乡肌理。图1嘉善老城用地混杂2.2现状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张,老城衰退的趋势开始显现,城市肌理片断化比较严重,目前,嘉善老城己经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第一,功能结构片断化。多年来扩张式的增量发展,在关注新区发展的同时,老城的更新改造一直被忽视,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大量的工业用地、城中村一直留在老城区,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孤立组团,据调查统计,老城内残留的工业用地12处,城中村19处,与城市其他功能的联系薄弱,造成了城市功能的片断化。第二,城市风貌片断化。嘉善老城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最大程度的利用,有些甚至逐渐消亡。在旧城

5、改造就地平衡的政策指导下,开发商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较少考虑与城市原有肌理、特色风貌的延续,造成更新地块与周边环境之间肌理的日渐破碎,对水乡肌理、城市品位造成了较大影响。第三,生态系统和公共空间片断化。老城的生态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老城的生态系统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早期河道整治偏重于运用水利工程措施。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破坏了河道原有的自然流态,护堤拉大了人与水的距;滨水公共空间不连续,沿河步道时常被居住区、单位等用地的围墙所阻挡,市民无法连续地享受游憩与体验过程;公园绿地则存在总量不足、系统性差、分布不合

6、理等问题。第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片断化。城市的快速发展,使老城变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虽然在各类设施专项规划中都有规划布局,但是由于老城大多为建成区,可调整余地小,征收难度大等原因,很多在近期内都无法实施,加上老城更新过程中对原有社区结构的打破,造成原有设施的运营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老城内断头路多,支路网密度低,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小,服务能力低,整体缺乏系统性。图2嘉善老城风貌片断化严重综上所述,点状局部的改造已经不能根本解决老城面临的困境,只有通过运用“织补”的方法来进行系统的梳理,才能实现嘉善老城的复兴。3理论研究3.1织补城市概念综述

7、织补城市,是把旧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采用统一的设计指导思想,遵循历史的发展轨迹,尊重旧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改造的过程中减少对旧区传统城市肌理、既有社会网络的影响,保持社会生活的稳定,恢复旧区的活力。所以织补城市除了对建筑、环境、景观的织补,更重要的应该是对生活方式的织补。3.2织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早在1970年代,美国后现代派建筑师和规划师柯林•罗出版了著名的《拼贴城市》一书,他在书中提倡以文脉主义的对策来解决拼贴城市的空间问题,引入了“拼贴城市”这样一种城市设计方法,试图使用拼贴的方法把割断的历史在空间上重新连接起来。随着当时西方回归

8、城市思潮的兴起,这使得柯林•罗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文脉主义付诸于实践,“织补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上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很多城市都进行了城市更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