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

浅论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

ID:22995218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2

浅论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_第1页
浅论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_第2页
浅论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_第3页
浅论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_第4页
浅论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日本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蜚声中外的新闻奇才、中国著名爱国记者赵敏恒(1904—1961),江苏省南京市人,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曾被回江宁探亲的《申报》大老板、著名报人史量才誉为“神童”,还特许小敏恒在暑假赴上海参观这家著名报馆,并夸赞他“非池中之物”,勉励有加。果然,赵敏恒不负众望。  1916年,赵敏恒以江苏省第一名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即清华大学的前身)。在校读书期间,就开始应聘于北京一家英文报社,利用课余将《小说月报》等文

2、学杂志中文短篇小说翻译成英文稿,每天500字,月薪20银元,既天天有译文见报,又有收入,初次尝到撰写译稿的甜头。与赵敏恒同班的同学,诸如梁实秋、梅汝璈、章汉夫、罗隆基、孙立人、吴国桢等,而后均非等闲之辈,清华学堂被时人誉称为“名人的摇篮”。  1923年赵敏恒以优异成绩毕业后,遂即官费赴美留学。先在科罗拉多大学文学院攻读英国文学;第二年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攻读新闻学,通过刻苦学习,从而掌握了新闻理论、采访、编辑、新闻写作、社论写作、广告、印刷、资料编存、报业管理等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及管理技能。192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继续攻读新闻学;同时开始兼任美

3、国纽约环球通讯社编辑。192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硕士学位,并被中国留美学生公推出任《中国留学生月报》总编辑。1927年回国,任北京《英文导报》副总主笔,兼任中国大学新闻学教授。1928年曾一度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处副科长兼秘书。同年8月辞职后应聘参加英国路透通讯社工作,先后任路透通讯社驻南京特派员、汉口特派员,路透通讯社中国分社兼重庆分社社长、路透通讯社远东司司长,兼美国联合通讯社驻南京特派员等职。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美国国际新闻社、英国每日电讯报社、日本朝日新闻社、苏联塔斯社都慕名聘请他发布新闻。  赵敏恒是世界新闻史上少有的奇才,他胆大心细、智慧超人,

4、擅长捕捉重大新闻,在世界新闻史上创下多个“世界第一”。除最早向全世界报道九一八事变,以及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东北秘密之行调查报一代新闻奇才赵敏恒zglas(托马斯,赵敏恒当时的英文笔名)在国际新闻界声誉鹊起。  二  赵敏恒是以独家新闻稿向全世界报道并揭开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  对西安事变这个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赵敏恒采访、撰稿、发表的过程离奇曲折。那是1936年12月12日上午9时半,赵敏恒正在英国路透社驻南京分社社长办公室里整理新闻稿,突然铃响了,原来是国民政府要员张道藩来的。张问:“西安有没有电报来?”赵答:“没有。”张又问:“西安有没有路透社记

5、者?”赵又答:“没有。”张再问:“有没有电台的联系?”赵再答:“没有。”  赵敏恒对张道藩在中这番没头没脑的问话,深感蹊跷。按理说张道藩位居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要职,是负责抓党内外宣传工作的大员,对国民政府制约中外新闻界来说,堪称为“绝对权威”,其手下兵多将广,耳目众多,消息灵通,今天怎么“屈尊”向路透社驻南京分社“小人物”赵敏恒打听起消息来了呢?他经过反复琢磨,隐隐感到张道藩这番神秘的问话中必有“难言之隐”。为此,他立即打给铁路局总值班室,查询陇海铁路通往西安的情况。不料,回答是“火车只通陕西华阴,不通西安”。赵敏恒知道蒋介石正在西安。如今怎么会发生

6、火车不通西安的事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经过核对各种消息、反复深思,赵敏恒脑海里突然闪出两个字:“兵变”!一定是东北军张学良在西安扣住了蒋介石!于是,在当天上午,赵敏恒向英国路透通讯总社发出震惊世界的独家新闻的加急电报,中国的大事件“西安事变”立即传到世界各地。而在国内,由于消息封锁,此事却鲜为人知。历史证明了赵敏恒新闻敏感的准确。西安古城确实于1936年12月12日发生国民党军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逼蒋联共抗日的事件(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当时的形势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步步深入。奉命在陕甘进攻红军的东北军张学良、十七路军杨虎

7、城两位爱国将领,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与红军停战。12月4日蒋介石亲自赴西安督战,张学良向蒋介石“哭谏”,要求以国家存亡大局为重,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断然拒绝。从而导致于12月12日凌晨,张、杨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抗日救国的主张。南京国民政府中亲日派主张用武力讨伐张、杨;但亲英美派则主张妥协和平解决。中国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前往西安斡旋,经过多次谈判,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的方针。12月25日,张、杨释放了蒋介石,

8、张学良随机护送蒋介石回南京。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