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同生平史事考

陈季同生平史事考

ID:23185704

大小:107.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1-05

陈季同生平史事考_第1页
陈季同生平史事考_第2页
陈季同生平史事考_第3页
陈季同生平史事考_第4页
陈季同生平史事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季同生平史事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季同生平史事考  陈季同(1852-1907),字敬如,号三乘槎客,福建侯官人。青年时与严复、邓世昌等人一同就读于福建船政学堂,攻读造船专业。1877年,作为清政府首批派往欧洲的留学生,陈与严复、马建忠等赴英、法深造。陈季同进入巴黎政治学堂修习公法律例,同时又在中国驻英、法、德等国使馆任职。不久,陈成为当时欧洲外交界的活跃人物,与俾斯麦(Otto,princevonBismark,1815-1898)、甘必大(LéonGambetta,1838-1882)等德、法政界要人关系密切,同时,也经常出没于欧洲上层社会的沙龙、并在各种文化场合做有关中国的讲座,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文化生

2、活。尤值一提的是,自1884年起,以陈季同的名字出版的法文著作多种,被翻译成英、德、意、西、丹麦等多种文字,获得了西方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作品将一个理想化的“文化中国”形象传达给西方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1891年,已是中国驻德、法使馆参赞的陈季同因私债问题被黜回国,后定居上海。归国后的十多年中,陈季同创办报刊、翻译西书、编印教育书籍,还参与了晚清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事件,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中西文化关系史上,陈季同可以说是一位具有典范意义的先驱。一方面,他是中学西传的杰出使者,是第一个出版西文著作并获轰动影响的中国人。他的多种法文著作将

3、中国文化、文学直接传播给西方读者,其中不少内容是首次介绍到西方。他是历史上在中学西传中担当了重要角色的中国人,而此前这样的角色多是由西方人担当的。另一方面,他也是西学东渐的使者。通过创办报纸和翻译西书,他将西方现代文学、政治、法律观念引入中国,促进了晚清文学观念的更新和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传播。综合这两方面的成绩,陈季同堪称双向的文化使者,他一个人担当了向中西双方传播文化信息的使命。在数千年中西文化交往中,中国人还是第一次担当这样的角色、承担这样的使命,在这一意义上,正是这位晚清外交官的努力为后来者如辜鸿铭、林语堂等人确立了进行双向文化交流的典范。  对于陈季同的研究,近年来已

4、逐渐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2]然而由于史料的发掘还欠深入,有关陈季同生平的一些基本问题尚待考证,其中又尤以此人一生中的三个公案(即1、中法战争中的角色;2、涉及两部书的著作权;3、私债问题。这三个公案关系到对陈季同的总体评价,国内外学术界看法各异,显然是必须加以辨析的。)最为扑朔迷离。笔者尽数年之力,走访了中、法两国多家图书馆、档案馆,自谓于相关史料所获略多,因以草成此文,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中法战争中的角色  近人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外交类”中,有一则关于陈季同的逸事:  光绪中,越南之役,时驻德兼驻奥使为李凤苞,参赞则陈季同也。镇南关之战,我军大胜。巴黎闻耗,殊震

5、动,议会大讧,主战派失势,内阁摇扤,几至解散。而我国驻德使署,尚未获有详实消息也。一日,德相俾思麦克遣人请李使前往密议,李使适以公事赴奥,则召参赞往,越日再召而始赴。俾示以我国大胜之电,并告以巴京议会内讧及内阁欲倒之情状。且曰:君电贵国政府,勿与彼和。欧洲方面,我国亦乘机与之挑衅。东西交侵,彼且穷于应付,是亦贵国之利也。陈诺而归。时李文忠主持外交事,陈越三日,方致电文忠,而先泄其谋于妻。妻,法国产也。初闻俾来召,妻已疑之,用钩距术,侦得其情,速电其内阁。内阁急介美国为排解,及陈电至,政府已允美国之请,与之言归于好,令前敌停战罢兵,不可中悔矣。[3]此则逸事的流传,对于确定陈季

6、同在中法战争中的角色关系非浅,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此手来解开谜团。该文有四处史实错误:1、镇南关战役(1885年3月)时,驻德使臣非李凤苞,而是许景澄,李于上年(1884年)10月27日即卸任[4]。2、陈季同妻时为刘氏,居福州,当时他尚未娶法国女子赖妈懿为妻。刘氏于1888年病殁[5],陈娶赖妈懿应在此后,因此文中所谓“先泄其谋于妻”纯是附会。3、中法最后和议之成非由美国“排解”,而是由总税务司英人赫德(RobertHart,1835—1911)及税务司金登干(JamesDuncanCampbell,1833—1907)促成,并由后者在巴黎草签“停战撤兵简约”。4、德法关系当时

7、虽非友善,但不至于交战。中方曾与德方接触,促其以兵相助,但遭婉拒[6]。以此四处错误,上述逸闻已不足信。然而陈季同在中法战争中确实参与了重要的外交活动,他所起到的作用值得分析。  中法冲突源于越南问题。越南与中国南部三省毗邻,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较密切的关系。中国是其宗主国,越南为中国的藩属,地位同于朝鲜。法越正式关系起于十八世纪,源于法国传教士的联络。法政府介入越南政治生活,其最初动机概为二端,一为“以越南为对抗英国之工具”,一为以“越南为通商中国之道路”。[7]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法政府在越南采取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