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

探讨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

ID:23186041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4

探讨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_第1页
探讨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_第2页
探讨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_第3页
探讨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_第4页
探讨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心理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理课中的目标设置要体现“心理味”  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相对应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也会相应的产生一些心理理由。通过心理活动课尽可能地为学生解决这些成长的普遍理由,这是心理活动课最大的作用。因此,心理课的主题选取要来自学生的实际理由,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原则,课前的学生调查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找〔摘要〕本文结合课堂实践探

2、讨了心理活动课烹出“心理味”的五大技巧:目标设置要体现“心理味”;情境创设要体现“心理味”;课堂氛围要体现“心理味”;心理课要讲究“动感第一”的“心理味”;心理课中“现场生成”的处理要体现“心理味”。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目标设置;情境创设;课堂氛围  〔〕B  〔〕1671-2684(2013)03-0008-03  心理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中小学心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凸显出一些明显的理由,心理课的特色表现不明显,心理活动课上常常散发两种“怪味”:学科味和德育味。  心理课

3、的学科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案心理活动课如何烹出“心理味”由.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设计是按照传统学科的设计套路,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整堂课重在知识的传授,没有摆脱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固有模式;(2)情境创设中,多选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静态素材,采用“读、思、答”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  心理课中的“德育味”则体现在:思品课与心理课在具体的内容上有许多交叉,然而,德育和心育各有其内在规律,有的心理辅导教师长于说教,往往不自觉中把心理课上成了思品课,“灌输”

4、给学生大量的道理。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理由,如何上出心理课的特色,让心理课更有“心理味”呢?  一、心理课中的目标设置要体现“心理味”  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相对应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也会相应的产生一些心理理由。通过心理活动课尽可能地为学生解决这些成长的普遍理由,这是心理活动课最大的作用。因此,心理课的主题选取要来自学生的实际理由,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原则,课前的学生调查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找到学生愿意接受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主题不仅要明确而且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选题不宜过大,提倡“小

5、题大做”“一课一得”。而具体的目标设置中要集中具体,可操作性要强。在认知上,应该“了解、懂得或转变”什么;在行为上,要“学会、养成或转变”什么;在情感上,要“体验或感悟”什么。如以“合作”为主题,课堂活动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置:  1.了解合作是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从认知层面了解合作的相关知识);  2.尝试通过游戏初步掌握合作的基本技巧(在课堂上进行行为训练);  3.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感悟团体合作的强大力量(通过情感体验,获得深刻的感悟,形成合作的强大内部

6、动机);  教师在对心理活动课课案进行目标设置时,只有跳出“教”与“学”的固有教学思路,只有重在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才能体现出“心理味”。  二、心理课中的情境创设要体现“心理味”  心理活动课离不开具体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体验,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进行反思和转变。情境体验的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视频、小品、案例等形式,先呈现具有矛盾冲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先受到情绪感染、影响乃至震撼,再通过有思维力度的理由,引导学生以“我”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进行深度深思与讨论,作出行

7、为选择,并阐述理由,由此引发他们强烈的内心冲突和转变自己的动机。  目前,心理活动课中情境体验的常用题材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案例类活动素材。此类素材主要两个渠道。(1)直接借用书上的各类故事,包括童话、寓言等。让学生读完故事后谈感想和体会。由于这类故事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离学生的生活现实比较远,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讨论也多局限在理性层面及知识观念层面,很容易陷入“学科味”极浓的“寻找正确答案、正确观念”的窠臼。(2)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烦恼或理由提炼改编。由于案例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

8、,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深思,带来不同观点的碰撞,激化团体动力。  2.表演类活动素材。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或困难,提炼成角色扮演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处理方式及其效果。  3.游戏类活动素材。一堂活动课的不同阶段均由各类游戏渗透。除了暖身期游戏需要活跃气氛“破冰”以外,其他阶段游戏选择的关键是必须紧紧围绕辅导主题和辅导目标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  心理课上,无论选用哪类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