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东陵祈福文化考

关于清东陵祈福文化考

ID:23230775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关于清东陵祈福文化考_第1页
关于清东陵祈福文化考_第2页
关于清东陵祈福文化考_第3页
关于清东陵祈福文化考_第4页
关于清东陵祈福文化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清东陵祈福文化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清东陵祈福文化考关于清东陵祈福文化考导读: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福乃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福”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为两个“只”字捧着一个酒具的形状,是向神明或祖先奉献的意思。金文中,“福”字变为形声字,“示”形“”声,“示”字旁,具有祈福的意思,而“”字在金文中的写法表示器皿中的东西是满的意思,与“示”字合起来就是盛满供品供奉祖先或神灵【关键词】清东陵;福文化;吉祥题材;祈福  【摘要】清东陵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而祈福文化则贯穿在各种文化表征之内,构成了清东陵的核心文化。本文从中华民族传统的祈

2、福文化入手,通过清东陵的风水内涵、帝王谒陵史迹以及陵寝建筑图案等几个视角,论述清东陵蕴涵的祈福文化。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园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麓,共建有14座陵寝,其中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埋葬着帝、后、妃等共157人。清东陵现存各清东陵祈福文化考由的好帮手..提供,.类建筑物(构筑物)508座(组),是中国目前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2000年11月30日,清东陵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清东陵这一气势恢宏的陵

3、寝建筑,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观念、民俗等紧密联系,包含了大量的传统风水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宫廷文化和人文文化等内容,博大精深。而祈福文化贯穿在清东陵各种文化表征之内,构成了清东陵的核心文化。本文拟从中华民族传统的祈福文化入手,通过清东陵的风水内涵、帝王谒陵史迹以及陵寝建筑图案等几个视角,论述清东陵蕴涵的祈福文化。  一、中华民族福文化的历史渊源  关于“福”字的涵义,从其字形来解释,是由“衣”、“一”、“口”、“田”几部分组成,因此,福字的意思就是“一口田,衣禄全”。也就是说,有衣服穿,有一

4、块田地,能吃饱饭,那就是福气了。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福乃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福”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为两个“只”字捧着一个酒具的形状,是向神明或祖先奉献的意思。金文中,“福”字变为形声字,“示”形“”声,“示”字旁,具有祈福的意思,而“”字在金文中的写法表示器皿中的东西是满的意思,与“示”字合起来就是盛满供品供奉祖先或神灵,祈求得到庇佑。  关于福字的释义,自先秦开始,在各种古籍中多有阐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1]“全寿富贵之谓福。”[2]“安利之谓福。”[3]“福,佑也。”[4]在古人心目中,福就

5、是圆满、富足、高寿、平安、顺利、得到庇佑的代名词。总之,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不仅是物质满足,而且包括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祈福,即人们有意识从事的趋吉避凶活动。古往今来,中国人但凡逢年过节、春种秋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建筑新居等,都要伴随举行一些具有祈福纳祥作用的仪式和行为,图个吉利。久而久之,这种源于本能的祈福行为就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时代,也是政治、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作为皇权物化重要载体的清东陵,也蕴含着浓郁的传统祈福文化。 

6、 二、清东陵的吉祥风水环境契合  封建帝王的祈福心理  风水术是我国独创的一门指导建筑选址、规划、营建活动的学问,已有数千年历史。据文献记载,至迟在商周时期,风水活动就已经出现,《诗经》中有“公刘择地于豳”的记载。随着历史不断演进,各种讲求风水的著述不断涌现,并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选择阴宅墓地,以晋代郭璞所著《葬书》为代表,影响深远。《葬书》内称:“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在具体选择过程中,又强调“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达到“葬者藏

7、也,无风、蚁、水三者侵体之害”[5]等等。其中的许多思想观点,迎合了人们朴素的趋吉避凶心理需求。  古人非常重视对身后事的安排,讲究“事死如事生”[6]。封建帝王身为万民的主宰,其高度关注的两件大事就是如何王朝稳固和子孙兴旺,于是受《葬书》中宣称的“地美则神灵安,子孙盛,恶则反是”[7]的影响很深。历代皇帝在经营其陵寝时,非常在意风水优劣与否,将其视为关乎王朝命运的头等大事。所以,自秦始皇以来的2000余年漫长岁月中,只要条件允许,为皇帝相度万年吉地无不精挑细选,所谓“三年看山,十年点穴”,费尽无数心力。营建山陵更是举全国之力,无不修建得规模

8、宏大,如山如皋,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慨。  史载,清东陵的陵址是顺治帝钦定的,后又经钦天监官员杜如预、杨宏亮等进一步论证确定。此说见于《清史稿》和清人笔记中。《清史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