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大学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

应用技术型大学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

ID:23234846

大小:7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5

应用技术型大学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_第1页
应用技术型大学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_第2页
应用技术型大学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_第3页
应用技术型大学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_第4页
应用技术型大学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技术型大学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技术型大学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H标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与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方培养体系,本文以应用技术型大学中建设通信工程特色专业项目为契机,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导向,开展了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宄如何制订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

2、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特色专业;通信工程;培养方案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92-03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通信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截至2016年6刀30H,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13亿,人口普及率达94.6%;移动宽带用户(3G和4G用户)总数达到8.38亿,占比达64.4%;4G用户总数达到6.13亿。另外,光纤接入用户占比超过68%,IPTV用户净增1991.

3、7万户,总数达到6581.2万户。电话用户总?抵?多,位居全球第一。另外,在通信科研和生产方面,也取得长足的进步。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通信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各层次大学中,开办通信工程专业的学校有近500所。在众多的通信工程专业中,制订一个适用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能与新技术接轨、与社会需求接轨、与学科发展接轨并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二、制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

4、,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应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应生产过程;创新培养人才模式,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按照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要求,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成用性和技术性,全面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二)基本原则根据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具有特色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原则如下。1.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原则。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

5、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耍求,遵循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岗位实习,探索“3+1”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冠名班及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专业方向模块”的特色培养模式,引入职业资格与工程认证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改造国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展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1.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原则。按照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遵循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开设系

6、列通识教育课程。为了有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适度压缩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学吋学分,增设专业导论课程,形成专业自身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教育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和形成,提供必备的课程支撑。2.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以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技术技能结构的要求为导向,按照课程对应职业标准,照顾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和教育需求,秉新审定、合理调整专业课程体系,避免专业培养同质化,突出体现高层次、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本着够用、会用和终身学习

7、发展必需的要求设置,压缩理论性强、应用程度不高的课程学时数,适度降低课程难度系数。按照专业集群对应产业链的要求,引入行业企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职(执)业资格和工程认证课程。按照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要求调整专业方向课程,适当开设与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对应的微课程。根据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中,设置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连通的课程,为学生发展打通上升通道。1.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定位相匹配,坚持“应用性、差异化、集群化、有特色、高质量”的专业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