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历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ID:23243780

大小:176.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5

历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人教版必修二)_第1页
历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人教版必修二)_第2页
历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人教版必修二)_第3页
历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人教版必修二)_第4页
历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人教版必修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人教版必修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

2、锁国”政策的含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学情

3、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初中中国古代历史和高中历史模块《必修一》即政治模块,对古代政治的发展有一定了解,也培养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政治和经济模块分开,内容时间跨度大,概念较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不容易透彻,基础知识方面还有些陌生,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对一些重点史实的了解,重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004年农民阿牛在承包的10亩土地上种植玉米,总产量约3000公斤。它认为种玉米无利可图,2005年他把土地卖给小强建房子。请大家想一想:阿牛收获的玉米将如何分配?试评价阿牛的卖地行为?在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

4、,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因此阿牛的卖地行为是完全错误的。请大家再想一想阿牛的卖地行为在古代能否得到认可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从而导入新课。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国家诞生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渐被国家掌握。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含义:井田制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5、具体来说,夏、商、周时期,国君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君交纳贡赋。因这些土地阡陌纵横很像#字形状故称井田。井田制度下奴隶主驱使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井田,剥削他们的劳动果实劳。井田制的实质就是王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君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为,奴隶社会的国君,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所以,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2)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

6、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备课资料】初税亩: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国家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因势利导,适应土地私有制这一历史潮流,实行“初税亩”。即规定不论“私田”、“公田”一律“履亩而税”。从此,井田之外的“私田”开始纳税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

7、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也预示着井田制的瓦解。成为我国最早的税收制度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1)形成:①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2)分类: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①国有土地:如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作为征收赋税、增加国家收入或壮大军队、维护统治的依据。②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其特点是个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由此,土地兼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