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切合点的挖掘

读写结合切合点的挖掘

ID:2326518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读写结合切合点的挖掘  _第1页
读写结合切合点的挖掘  _第2页
读写结合切合点的挖掘  _第3页
读写结合切合点的挖掘  _第4页
读写结合切合点的挖掘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写结合切合点的挖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写结合切合点的挖掘【摘要】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长期坚持有效的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关键词】读写结合互补不拘一格适时引领语文教本是教学中的“例子”,带范式的意思。我们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这个“写作范式”,加强仿写,以确实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切合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加强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把阅读和练笔结合起来,并提供一定的范文作为学生练笔的“例

2、子”,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类作文该写些什么,该怎么写。这比任何解说都清楚明白而易学。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经验告诉我们,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有重点地读,边读边理解,其效果远远胜于全文漫无目的地翻来复去地读。它耗时少,训练集中。而且“读写”目标明确。让学生从读到写,这是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同样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导,在于启发学生选准练笔对象(写什么),找到仿写

3、的突破口(怎样写),而不是一味地规定内容,限制写法,更不是全班一式化的训练。学生的练,应该是自主的,充分的,即在规定的范围中自由地选择内容进行仿写,格式同术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有范围,没有具体内容规定的练笔,练有方向但不受限制而让学生喜欢。我在教学《船长》一文过程中,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几处场面描写,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这几段话。在教学这几段时,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品位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能够总结出这么几点:一、“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

4、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写人们在危险突如其来时惊恐万状的场面;二、“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写人们争先恐后逃命的场面。三、两处场面描写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果断勇敢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了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发现,指导学生回忆几天前吃副餐的情景。那一次副餐是达能饼干,学生出现了哄抢场面,我一点拨,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感觉,纷纷描述“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原则下,一群“穷凶极恶”的调皮鬼围攻副餐

5、箱的场景,叙述得惟妙惟肖。学生有了“我口说我心”的欲望,我鼓励他们像雨果学习,拿起笔来在自己习作中适时进行场面描写,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生写作时,我在行间巡视,发现了好几篇佳作:有描写电脑室门前拥挤的场面的;有描写菜场上热闹的场面的;有描写超市大减价时,人们争相购买的场面的……从写作方法上寻找读写结合点是很容易的,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多处描写不拘小节的大科学家的穿着打扮,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外貌描写,远离千人一面式的套子;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对话时“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

6、做了个鬼脸”的老顽童式的神情举止的描写等都可以作为小练笔的切口,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主导命令的这种“仿”产生厌恶,多数同学会用敷衍的态度对待练笔。那么除了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挖掘外,还有什么切合点能使读与写相得益彰呢?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入手,以写来促使学生深入领悟文章的情感升华文章的情感,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样是《船长》一文,当读到“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时很多学生有话要说,但说出来的只有一个词——敬佩。作为一个旁观者,学生

7、很难找出更多的语言来表达对船长的情感。此处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假如你是船上的一个被救的乘客,假如你是船上一个被救的船员,假如你是被救的见习水手克莱芒,此刻,你会对着徐徐沉入大海的船长说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一听说要写下来,立刻利索地写起来。有的用两三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有的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更多的学生以克莱芒的身份用一大段激情洋溢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将来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先人后己,恪尽职守的好船长……课堂教学以读为本,以写学法,读写结合。教材在编排上,把大量的习作片段训练与

8、阅读紧密相连,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读后写。写前读的原则: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段训练为形式,实行读写同步。“读后写”即读了一篇课文,仿写一篇或读了一组类似的课文仿写一篇。课堂之外的阅读如何读写结合呢?我在布置学生阅读时,适时进行引领,如,学生阅读《我要做个好孩子》小说时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我发现学生感兴趣的是金铃偷偷养蚕一章,我问学生:“你们的父母允许你们养小动物吗?”大多数学生摇头,什么原因呢?家长多数是怕影响学习,也有怕不卫生。“老师可以帮你们实现这个愿望,但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你们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