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整合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整合

ID:23265487

大小:7.52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8-11-05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整合_第1页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整合_第2页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整合_第3页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整合_第4页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整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Q/HX××××—2006Q/HX中国·合兴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06-XX-XX实施2006-XX-XX发布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TestMethodsandPerformanceRequirementsforAutomotiveWireHarness(草案稿)Q/HX102—2006代替Q/HX102-2003中国·合兴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ICSJ021-0051Q/HX104—2006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要求34.1默认试验公差34.2默认试验条件34.3试验设备24.4测量精度要求25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25.1总则25

2、.1.1尺寸特性[1、2、3]25.1.2物料特性35.1.3环境温度范围(分级)35.1.4线束的工作电压范围35.1.5接触件样品准备45.1.6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45.1.7外观[3]45.1.8线路检测[1](QC/T29106)55.1.9电连续性监测(瞬断监测)55.2接触件—机械性能试验65.2.1接触件—接触件插入力/拔出力[1]65.2.2接触件抗弯性[2]75.2.3绝缘层压接部位的弯折试验[2](QC/T29106)85.2.4导线—接触件拉脱力[1](USCAR21)85.3接触件—电性能试验95.3.1接触电阻(干电路电阻)(

3、总连接电阻)[2]95.3.2电压降[2]105.3.3最大电流能力[2]115.3.41008h电流循环[2]135.4线束—机械性能试验145.4.1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1]145.4.2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无机械辅助的连接器)[1]165.4.3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带机械辅助的连接器)[1]185.4.4线束极性防错能力[1]185.4.5连接器其它零件如CPA、PLR、locatorclip的插入力/拔出力[1]195.4.6振动/机械冲击[2]205.4.7连接器—连接器装配时的喀哒声[2]225.4.8线束跌落试验[2]22I

4、IIQ/HX104—20065.4.9连接器塑件(塑件(塑件(塑件(护套))))孔的易受损伤性[2]225.5线束—电性能试验235.5.1绝缘电阻[2]235.5.2耐压[2](ISO16750-2)245.6线束—环境试验245.6.1可焊性[2](QC/T29106)245.6.2耐焊接热[2](QC/T29106)245.6.3热冲击(温度循环)[2]255.6.4温度/湿度循环[2]255.6.5高温试验[2]275.6.6低温试验[2](QC/T29106)285.6.7耐工业溶剂[3]295.6.8浸渍试验[2]295.6.9压力/真空泄露[2]305.

5、6.10盐雾[2](QC/T29106)325.7特殊试验325.7.1连接器安装结构的机械强度[2]325.8严酷环境试验335.8.1高压水喷射335.8.2严酷振动345.9试验顺序365.9.1说明365.10推荐的试验项目35.10.1新工具设计、工具更改或材料更改后推荐进行的试验35.10.2新/现有接触件或连接器设计后推荐进行的试验56质量评定程序76.1鉴定检验76.1.1抽样76.1.2程序76.1.3合格76.1.4样品处理76.2质量一致性检验76.2.1逐批检验76.2.2周期检验9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27.1标志127.2包装127.2

6、.1检验:127.3运输127.4储存12附录A(规范性附录)加速老化试验13附录B(资料性附录)恒定湿热[2]14附录C(资料性附录)温升[2]15附录D(资料性附录)表D1导线—接触件拉脱力16IIIQ/HX104—2006前言本规范是修改采用SAE/USCAR02PerformanceSpecificationforAutomotiveElectricalConnectorSystems标准。以SAE/USCAR02为主,整合了Q/HX102—2006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版本的内容。本标准于2006年1月第1次制订,于2006年7月第1次修订。本规范

7、由中国·合兴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本规范由中国·合兴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批准;本规范由中国·合兴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合兴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标准化组;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蔡敏洋本规范由中国·合兴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IIIQ/HX104—2006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汽车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本规范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20VDC(0VDC~20VDC)的汽车线束。本规范不适用于以下产品:标称电压高于20VDC/AC线束,eyelet接触件,edgeboard连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