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ID:23284974

大小:8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6

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_第1页
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浙江省参评教学论文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温岭市第三中学叶德夫内容提要:本文围绕着初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展开了教学改革尝试。提出了“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多元评价”等创新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践,证明这些教法是行之有效切的。从而端正了学生的劳动态度,提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关键词:劳动技术创新教学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多元评价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一、观点与问题观点:一位伟人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

2、世界民族之林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复合人才,应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使学生成为“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劳动与技术课教学必须要求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内容结合起来,运用“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达到目的。问题: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师生中形成了追求升学、追求分数的不良传统和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支配和被支配、控制和被控制的就范式教育。学生

3、在这种教育程式下,难免会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人才问题上出现的“第十名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低下,不适应时代需求。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教学现状,更是不尽人意,好多学校的劳技课程出现缺开或少开现象,特别到了初三(九年级),劳技课程早已被移用于其它学科教学(名存实亡),更谈不上利用劳技课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笔者有幸在市重点学校(该校曾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学校)任教,学校对各科教学十分重视,本人在几年来劳技课教学实践中,有条件对劳技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4、研究及改革尝试,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实践,并获得成功。8二、方法与实践1、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劳技创新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某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代学,重知识、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重视激发学

5、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例如:初中(八~九年级试用)劳技课本《电子与电工》,其中的第二章第一节“电阻的识别和检测”一节,是学生学习电子制作技术的开始,其中理论知识及电阻器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是基础中的基础,多用表的使用更是学生技能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经常用到。为此,笔者打破常规,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线,设计了“认识电阻”——“辨析电阻”——“检测电阻”的三步创新学教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效。具体过程是,从“认识电阻”出发,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观能动能

6、力,通过“辨别电阻”让学生去接触电阻器,与电阻器面对面,辨别清楚什么是定值电阻,什么是可变电阻,什么是金属膜电阻,什么是碳膜电阻等各式各样电阻。通过“检测电阻”加深同学们对电阻的认识,以及学会准确记录数据,正确掌握测量方法,加深学生对误差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多用表检测电阻的实际动手操作,养成对科学检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体学教案例见附页1)。2、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实

7、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激发创新潜能。例如:在七年级教材中《粉笔雕刻》这节课,本人花了好多时间,事先雕刻了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作品(如小动物,十二生肖等)。开始上课时,先8让学生欣赏这些优美的粉笔雕刻,学生欣赏完毕后,他们自会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老师,小白兔的头是怎么雕出来的。”、“老师,小猪的腿怎么这么像呀,是怎样雕出来的?”等等。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时笔者就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粉笔,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局限于课

8、本中小白兔造型。学生在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并鼓励学生敢于展示个性,标新立异,追求成功。同样,在学生雕刻成小动物的上色问题上,也不能作硬性规定。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