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ID:23416378

大小:7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_第1页
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_第2页
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_第3页
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_第4页
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幵发陈寿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要:为了适应当下大学生碎片化、个性化、移动化学习的需要,微课的幵发与应用成为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要设计与开发出文质兼优的微课,从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原则、策略和反思等方面来探讨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建设。也即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要处理好微课的时长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要处理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内容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从内容到技术呈现之间的转换关系等策略;并要对微课资源建设进行适时的反思和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关键词:高校;文学类课程;微课;

2、微课设计;微课开发;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编号:CQGJ15199C)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近几年,以教学短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是高校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也是一种适应“互联网+”教育环境的教学活动。作为可视化教学资源,微课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情境,适应了大学生多元化、碎片化、个性化、移动化的学习需求。因而,微课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强大的时代适应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微课的应用前提是设计与开发出文质兼优的微课,我们拟从微

3、课设计与开发的原则、策略和反思等几个方而来探讨高师文学类课程微课的建设。、微课设计与幵发的原则1.时长适当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等特点而著称。教学设计要控制好吋间,一般来说,微课最好不超过10分钟。否则微课就不“微”了。为此,微课设计时,选题要精,要有辐射性和启发性,这样冰会在尽可能有限的时间内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才可能做到教(讲)有尽而学无尽,唤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2.以学生为主微课设计与开发要注重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其功能指向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的接受主体是学生,所以微课的建设,一定

4、要有利于吸引师范生和促进其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启发师范生的教学设计意识。所以,教学A容的选择上不仅要体现高师文学类课程的专业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也耍体现趣味性;媒体的设计上耍适应网络传媒时代的特点;讲解方式要多样性和具有创意性;微课语言要通俗易懂、幽默生动。总之,微课设计与开发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1.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微课的设计和开发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微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A标和对学习接受主体的分析来进行精挑细选,教学过程设计要精心;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

5、下,微课制作要精致、精美。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技术表现应有机结合,为当代大学生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供更优化的可视性教学资源。二、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策略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涵盖丫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技术手段等要素。那么,在微课的建设策略上,就要处理好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内容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从内容到技术呈现之间的转换关系等。1.处理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完整教学活动。如何选题,这是微课建设的首要问题。微课设计不仅要注重课程的专业化、体系化,要有统筹仝局的意识,

6、还耍善于提取那些能吸引学生的知识点。也就是所选的知识点要有价值,而且适合做成微课。每个微课的知识点是微课设计者从课程或学科体系中分割出来的,所以既相对独立,又是零散的。正如有论者认为,“微课的本质是‘课’,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冋归到课的本质”。单个微课呈现的只是一个知识点,而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微课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所以,在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吋,从学习接受主体的需求出发,对微课的知识点进行选择,也要兼顾到微课之间的联系性与体系性,从而构建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微课群。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

7、业文学类课程的微课体系设计,既要有文学史的“线”贯穿各个微课,又要有作家作品分析的“点”的串联;既要有文学知识的融入,又要有文学作品解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以《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为例,该课程中的9个微课:“1.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2.鲁迅的国民性批判”、“3.郭沫若的狂飙突进”、“4.茅盾小说的史诗性”、“5.老舍的文化之思”、“6.巴金的激情写作”、“7.沈从文的人性之颂”、“8.张爱玲的中西合璧”、“9.张恨水的雅俗共赏”等构成丫该门课程的微课群,微课与微课相互之间存在着各种关联。整体上来看,第一个微课是贯穿其他

8、八个微课的“线”,第九个微课也具有雅俗合流发展的“线”的意味,这就构成了微课群的收尾呼应效果。第二个至第九个微课是作家作品分析的“点”,而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微课2、3代表了“五四”启蒙时代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风貌,乂分别体现了这个时期不同的文学成就和不同的文学风格;微课2、5分別构成了民族文化批判与反思的传承与差异;微课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