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

ID:23568195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_第1页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_第2页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_第3页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_第4页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出版後,已有多位學者著文討論[i]。筆者在學習過程中,亦偶有心得,不揣譾陋,草成此文,以就教于方家。一《孔子詩論》二號簡原書註釋者讀作:寺也,文王受命矣。《訟(頌)》坪(平)德也,多言後。其樂安而遲,其歌紳(壎)而(篪),其思深而遠,至矣!《大夏(雅)》盛德也,多言其中,“坪德”一詞,註釋者讀為“平德”,認爲是指周初文王、武王“平成天下之德”。今案,所謂的“《訟(頌)》坪(平)德也”是與下文的“《大夏(雅)》盛德也”相對而言的,而“盛德”一詞我們無法確定其所指,那麽所謂“坪(平)德”似乎也應該理解為泛稱。而且將“平德

2、”解為“平成天下之德”,也有增字解經之嫌。在戰國楚文字中,“坪”字很常見(參看何琳儀師《戰國古文字典》831頁;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964~965頁),所从“平”字豎筆雖然也多彎曲向左,但均為一筆,與簡文此字顯然不同。此字應分析為从土从旁,釋為“”,在簡文中讀為“旁”。《說文》:“旁,溥也,从二闕,方聲。”桂馥《義證》:“溥也者,本書‘溥,大也’,《釋詁》:‘溥,大也’。《廣雅》:‘旁,大也’,《書·說命》‘旁招俊乂’傳云:‘廣招俊乂’,《周書·世俘解》‘旁生霸’孔注:‘旁,廣大也’。”可見,“旁”字為廣大、周遍之意。“旁德”是廣大、周遍之德,與“盛德”含義相近,而又

3、有所區別。李零先生雖然也將“旁德”釋為“平德”,但他認爲“簡文是說《頌》的配樂(器樂)非常舒緩,歌聲(聲樂)非常悠遠,……‘盛德’疑指比《頌》高亢”[ii],劉釗師懷疑“其歌紳而□”應讀為“其歌伸而延”[iii],從文意上看,都是很有道理的。無論是“伸而延”還是簡文的“深而遠”,都與“旁”字廣大、周遍的含義相應。“”字又見於《孔子詩論》第四號簡:曰詩其猶旁門,與賤民而□之,用心也將何如,曰《邦風》是也。這裡的“旁”,我們懷疑應該讀為“坊”。《說文·新附》:“坊,邑里之名,从土方聲。”坊門,是指里巷之門。二《孔子詩論》第五號簡有這樣一段話:《清廟》,王德也,至矣。敬宗廟之禮

4、,以爲其本;秉文之德,以爲其業。其中,“業”字原寫作“”,註釋者認爲“字為《說文》所無”,不確。與此寫法相近的“業”不僅見於《說文》古文,而且也見於《汗簡》、《古文四聲韻》等書。金文中有與此同形的“業”字(《金文編》1186頁),也有在此基礎上纍加聲符“去(盍)”[iv]的形體,寫作“”。秦公簋銘文中有“保厥秦”(《殷周金文集成》8.4315)一語,對於“保”一詞,楊樹達先生曾有過很好的解釋:“業與辥、乂、艾皆同聲,銘文保業,猶《書》云保乂、《詩》云保艾、《克鼎》諸器云保辥也。《爾雅·釋詁》云:‘艾,相也。’凡言‘保業’、‘保乂’、‘保艾’、‘保辥’者,皆謂保相也。

5、”[v]簡文中的“(業)”字,應該讀為“櫱”。業,上古音為疑紐葉部字;櫱,上古音為疑紐月部字。二字雙聲,而葉、月二部關係極爲密切。例如字所从聲符“去(盍)”為葉部字,从“盍”得聲的“蓋”則為月部字。上引楊樹達所論“保業”又作“保辥”,亦可證“業”、“櫱”音近相通。《說文》:“,伐木餘也。从木獻聲。《商書》曰:‘若顛木之有’。櫱,木獻或从木辥聲。”《說文》所引《商書》文見今本《尚書·盤庚上》,其中“”今本作“由櫱”。孔安國注訓“由”為“用”,不確。今本“由櫱”之“由”,《說文》作“”,訓為“木生條也”。所以《盤庚上》文中的“由櫱”很可能就讀為“條櫱”(由、條二

6、字上古音均屬舌音幽部字),原文的意思是樹木雖然顛撲,但還會生出新的枝條。簡文“敬宗廟之禮,以爲其本;秉文之德,以爲其業(櫱)”,以“本”、“櫱”相對而言,是以樹木為譬,“本”是指樹幹,“櫱”指樹木的枝條。簡文的段話是說,就《清廟》一詩而言,“敬宗廟之禮”纔是根本所在,而“秉文之德(繼承文王之德)”只不過是從“敬宗廟之禮”這一中心思想中派生出來的相對次等的意義。三對於《孔子詩論》中註釋者沒有對出的篇名,李零先生、劉釗師、白於藍先生等都有所補充,所論均是,但似乎猶有可說。如第二十七號簡有這樣一段話:《蟋蟀》智難,《螽斯》[vi]君子,《北風》不絕人之怨,《子立》不李零先生在文章

7、中說:“‘子立’,原書未當篇名,但從上下文看,疑是篇名。今本無《子立》。”[vii]案,李先生的説法非常正確。簡文中的《詩經》篇名與今本用字不同,都是音近通假的關係,我們懷疑《子立》很可能是指今本中的《鄭風·子衿》篇。“立”字上古音屬來紐緝部,“衿”字上古音屬見紐侵部字。緝、侵二部為對轉關係,來紐與見紐看似遠隔,其實它們之間有著很密切的聯係[viii],所以“立”可讀為“衿”。另外,《孔子詩論》的第二十九號簡有文作:《卷耳》不知人,《涉秦》其絕,《芣苢》[ix]士,《角》婦,《河水》智簡文中,“角”下一字,从巿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