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ID:23593747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_第1页
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_第2页
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_第3页
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_第4页
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摘要】淡娇异蝽以若虫、成虫吸食板栗芽、叶汁液,被害芽不能正常萌发,严重时危害致枝杆枯死,造成板栗减产、栗林衰败。在江山1a发生1代,以卵越冬,2月下旬到3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10月下旬至11月初开始交尾、产卵,11月底产卵结束。栗林抚育去卵、20%杀灭菊酯乳油1份加.L.轻钙粉50份、或生绿牌苏.阿维1份加轻钙粉50份喷粉防治若虫、成虫。用10%吡虫林乳油2000倍液喷初孵若虫效果均好。  【关键词】板栗;淡妖异蝽;生物学特性;防治  

2、    淡娇异蝽(UrostylisyangiMaa)属半翅目(Heteroptera)异蝽科(Urostylidae),分布在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四川、云南等省;浙江省在建德、仙居、金华、武义、兰溪等地广泛分布。该虫若虫、成虫吸食板栗嫩芽、树叶的汁液,使栗芽萎缩不能正常萌发,严重危害时板栗枝杆枯死,造成板栗大幅度减产,甚至使栗林损毁。江山市于2003年发现该虫对板栗造成大面积危害、造成栗产量锐减。为掌握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我们于2003--2005年通过室外调查、室内饲养,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

3、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长体长10.212.5mm,宽3.55.2mm,体椭圆形;雄虫体长9,311.5mm,宽3.55.0mm,宽梭形。体扁平,初羽化成虫为草绿色,交尾产卵前由草绿渐变为黄绿色,产卵后为栗黄色。头小,复眼黑色突出、单眼淡红色。触角5节,与体等长或稍长,第二节最长,第三节较短,橙黄色,第一节颜色较深,第3-5节的端部为黑色。10月以后转为红色,其外侧有一条黑色线条。喙的端部黑色,未过前足。前胸背板、小盾片和前翅的革片有稀疏的赭色刻点;10月以后,前翅的革片与膜片相接处有一条斜形

4、宽黑带。前角、侧角不突出,两侧角附近各有一个较明显的黑点,膜质部分薄、半透明。足浅黄色,上有淡黄色细毛,跗节三节,第二跗节较小,10月以后,跗节、胫节、腿节的部份转为红色。体腹面草绿色。雄虫体较雌虫体瘦小,前翅明显长于腹部,生殖节凸出;雌虫前翅与腹部等长,生殖器凹陷。  若虫:若虫4龄。初孵若虫,淡黄色,长0.3mm,宽0.2mm,,腹部膨大,不善爬行。2龄若虫体白色,腹部扁平,体长2.7mm,宽2.1mm,2龄若虫后期爬行能力增强。3龄若虫褐红色,体长3.5mm,宽2.7mm,胸部有3个明显的黑色肾形纹,两面侧边缘各有

5、7个黑色斑纹,末端有2个并排的长方形黑褐色斑。3龄若虫后期分散在栗树幼嫩的枝叶上取食。3龄若虫能放出臭气。4龄若虫体草绿色,体长6.010.0mm,宽3.54.6mm,腹部明显膨大,体背有明显的翅芽,触角淡橙色,端节部黑色。  卵:卵长径0.70.8mm,短径0.40.5mm。瓜子形,淡绿色或玉绿色。  2生物学特性  2.1生活史淡娇异蝽一年一代,以卵越冬。2月下旬开始孵化,3月上中旬为孵化高峰,3月下旬孵化结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10月下旬至11月初开始交尾、产卵,11月中旬为产卵高峰,11月底产卵结束。

6、雌虫产卵后2-3内死亡,雄虫交尾后3-5内死亡。    2.2习性春季气温回暖,板栗芽开始萌动,淡娇异蝽卵粒绿色渐褪,2月底有若虫孵化,3月孵化增多,孵化期30-40天。初孵若.L.虫整齐排列在卵块的两侧静伏或吸食卵块胶质物,约经10余天脱皮,再静伏1-2天,2龄若虫分散爬行,寻找嫩芽取食。2龄若虫取食1015天脱皮,3龄若虫再分散爬迁到新梢的枝叶间,若虫有群集性,在枝叶间分布不均匀,若虫在幼叶上取食。3龄若虫约经8---10天脱皮,并分泌有臭液。4龄若虫善爬行,昼夜群集于枝梢的叶丛间食害。栖息时,多静伏于枝梢叶背面,两

7、触角前伸,常合拢在一起。3、4龄若虫吸取芽、新梢、幼叶的汁液较猛,能致使新梢停止生长,嫩叶卷曲或枯萎。受害严重的板栗不仅新梢和花芽不能形成,而且枝梢干枯或全株死亡。  成虫一般停息在叶片的背面取食,善爬行,常转移,有群集性,。此虫补充营养期长达7个月以上,几乎整个板栗生长季都被危害。至10月下旬,成虫从树冠上迁移至枝干上静伏,进行交尾,雌成虫开始孕卵,腹部渐饱满,。据室内观察,该虫交尾时间长达72小时以上,交尾后在48小时内产卵,卵产于板栗树老树皮裂缝中或枝条的下面,卵单层平舖成双行排列的卵块,排列整齐,两侧明显可见卵端

8、部的三个白色球杆状附属物。卵块呈长条状,长846mm,宽12mm,卵条常集中成块状分布,最多处有卵块50多条。每个卵块有卵10-50粒。最多86粒。卵块上覆被有一层厚约1mm的淡红色胶质物。  产卵后继续进行补充营养,经2-3天补充营养后进行第二次交尾,第二次交尾时间长达48小时以上,并第二次产卵。卵产于枝条的下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