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艺术手法

对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艺术手法

ID:23596467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对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艺术手法_第1页
对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艺术手法_第2页
对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艺术手法_第3页
对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艺术手法_第4页
对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艺术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艺术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艺术手法对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艺术手法导读:摘要:本文着重研究关汉卿经典杂剧作品中的艺术手法,从意象的运用到观念的融合。笔者试图从这几个方面对关汉卿杂剧作品进行解构,从而挖掘在杂剧作品中隐藏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艺术手法;理想世界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剧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著名的杂剧作品,流传后世,堪称典范。他的作品犹如一个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呈现出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  在笔者阐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手法之前,有必要先提及中国古典戏曲的源起。有学者曾论及“中国戏曲同西方戏剧一样,有着两个起源:一是上古时期从宗教祭祀活动中产

2、生的古剧,在希腊发展成成熟的戏剧,在中国或流入礼乐仪式,或萎缩为原始状态。二是中古时期从民间娱神活动中产生的古剧,如西方中世纪的宗教剧,神秘剧,道德剧,孕育出近代戏剧;如中国汉唐时期的歌舞剧,滑稽剧以及各种百戏技艺,汇聚为戏曲艺术。在戏曲的两个起源中,宗教文化始终是一股生生不息的动源,虽然不是唯一的动源。”[1](p序言)戏剧作品作为中华文明大花园的一朵奇葩,在它漫长的孕育,演变过程中,不免会受到宗教文化的熏染。然而我们秉承的宗教精神却与西方大相径庭,无论是从远古的图腾崇拜,还是后来的宫廷祭祀,或是民间的迎神赛社,抑或是儒,释,道三教并举的时代组合,“现实功利性成为中

3、国宗教的突出精神,也成为中国戏曲的突出精神。”[1](p97)关汉卿现存的十八个杂剧,虽不是纯粹的神仙道化宗教故事,作品中却也吸纳了宗教神佛世界的人、物、观念,折射出独特的艺术光芒。不仅丰富了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更传递了内心惩恶扬善,伸天理,正人伦的理想诉求。  一、意象的运用  关于意象的讨论,可谓是百花齐放。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关汉卿在杂剧中运用的“神鬼”意象,借此表达对现实的抨击和希望。代表作《窦娥冤》,花了整整一折的篇幅去描写这个受尽冤屈的可怜女子,扇风泯灯,吹乱卷宗,梦中与官居高位的父亲跨界相知,最后为她洗刷冤情。在这个杂剧中,“魂”戏还只是占了四分之一的篇幅

4、,却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笔,如果没有设置窦娥死后与其父亲相遇,我们如何能感受到窦娥虽死犹生,抗争到底的精神力量?从这出戏中不难想象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多么渴望有一位为民做主的清官,而现实的黑暗,只能把伸张正义的美好愿望寄托在作品的虚幻世界中。  窦娥之怨,天公为其鸣不平,《西蜀梦》里英雄被害,更让人垂胸愤慨。关汉卿再次设置了两个意象:关羽和张飞二人之魂魄。以刘备当上大蜀皇帝后为背景,描写两位曾为“汉家”基业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最后被小人陷害,魂赴西蜀,托梦与刘备和诸葛亮。通过意象的设计,使整个基调更加悲凉。昔日所向披靡的英豪而今冤死在小人之手,痛之深,恨

5、之切,弥漫于英魂的讨伐声中:“俺哥哥丹凤之躯,兄弟虎豹头,中他人机毂,死得来不如个虾蟹泥鳅!我也曾鞭及督邮;俺哥哥诛文醜,暗灭了车胄,虎牢关酐战温候,咱人‘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壮志难酬!”[3](p57)“任勋劳。空生受,完有国难投,梗亡在三个贼臣手,无一个亲人救。”[3](p57)而今“碧粼粼绿水波,忽殐刺刺玉殿香风透,早朝靴不响玻璃瓦,白象芴打不响黄金兽,元来咱死了也么哥,咱死了也么哥,耳听银箭和更漏,宫里向龙床上高声问候,臣向灯彩内牺惶顿首,耳朵避着君王,倒退着后,只管问缘由,欢容几抖索。”[3](p58)此处关张二人比窦娥更凄惨,千里回蜀,却无法

6、光明正大地行君臣之礼,有冤要诉,更担心大哥看到自己的落魄,处处避让,此处渲染出兄弟之情,对比小人的奸恶!  “神”的意象的设置,见诸于《山神庙裴度还带》,山神出现在第三折:“(山神上)霹雳响亮震山川,苍生拱手告青天,有朝雨过云收敛,凶徒恶党又依然,吾神乃此处山神是也。”[3](p209)此处是山神一次正面出场。随后韩琼英登场,她因躲避风雪在山神庙内困倦睡着,遗失了用来拯救爹爹的玉带,却被裴度在庙里拾到,但他没有将玉带占为己有,反而对着山神发誓必将此物归还给失主:“小生虽贫。我可不贪这等钱物。明日若有人来寻。山神,你便是见证。我俩双手便还他。也是好勾当。我为这玉带一夜不

7、曾得睡。早天色明也。我忍着冷。将着这玉带。我且躲在这庙背后。看有十么人来。”[3](p212)待韩琼英上场寻玉带,被山神看到了“落带拾带寻带还带”的经过。剧中虽没有呈现神道剧里惯用的山神施用法力的桥段,但裴度前后命运的转变却与其行善积德有密切的关系,并借剧中无虚道人赵野鹤解释了转运的“天机”:裴度本是一介贫寒书生,但心气高洁,不为富贵所惑,投奔姨父王员外不果,寄食于白马寺长老门下,三餐粗茶淡饭,自是满足,夜宿于山神庙内,苦读诗书,某日在白马寺偶遇道人赵野鹤,被他相面断为:“横死纹鬓角连眼,鱼尾相迁入太阴,游魂无定死将临,下侵口角如烟雾,即目形驱入土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