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 当今时代和人类前途—— 1945年战后

唯物史观 当今时代和人类前途—— 1945年战后

ID:23864608

大小:80.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11

唯物史观 当今时代和人类前途—— 1945年战后_第1页
唯物史观 当今时代和人类前途—— 1945年战后_第2页
唯物史观 当今时代和人类前途—— 1945年战后_第3页
唯物史观 当今时代和人类前途—— 1945年战后_第4页
唯物史观 当今时代和人类前途—— 1945年战后_第5页
资源描述:

《唯物史观 当今时代和人类前途—— 1945年战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唯物史观当今时代和人类前途——1945年战后摘要:本文从总结20世纪晚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实践需要出发,说明了唯物史观发展范式转换的必然和主要内涵。根据历史的演变,运用新唯物史观,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来面目,特别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全面揭示了早期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演变的原因和过程。进而重新概括了当今的时代主题,重新厘清了社会主义及其成熟的发展道路,点明了世界的前途和中国的出路:重新唤醒和组织劳工阶级,发展成熟社会主义,适时革除资本主义。关键词:唯物史观当今时代社会资本主义人类前途成熟社

2、会主义认识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而任何实践又都是在认识或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认识的正确与否也攸关实践的成败。二十世纪上半期,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矛盾的激化,在马列主义的正确指导下,经过人民革命和斗争,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二十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八九十年代以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一些早期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资本主义复辟或离社会主义渐行渐远,资本主义全球化再次高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实践的曲折发展,必然蕴含着

3、人们认识上的失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就自身而言,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带来了劳工阶级革命意识的淡化和缺乏对社会主义的成熟认识;就对外关系或国际关系而言,就因为我们陷入了资本主义和平演变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套圈;从深层次上看,则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唯物史观发展和认识上的缺失存在必然联系。为了更深刻的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文拟从唯物史观的发展讲起,主要论及三个问题:唯物史观发展的范式转换,当今时代的演变和主题,世界的前途和中国的出路。(一)唯物史观发展的范式转换自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6

4、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创立唯物史观,至今已有160多年。自李大钊于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唯物史观在我国的发展已近90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唯物史观的发展适应不同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历史形态。归结起来,有两大历史形态:一种是由列宁开创,以斯大林修改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依据的传统的东方形态。唯物史观的传统的东方形态的基本特点是重在社会客体之间矛盾发展的历史必然,基本分析范式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发展的“五

5、形态”论。它强调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唯物史观就属于其传统的东方形态。另一种是自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开始,包括法兰克福学派,阿尔都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等形成的唯物史观的西方形态。唯物史观的西方形态的基本特点是重在历史主体的发展方面。它以实践模式、人学模式、生态学模式等解读和发展唯物史观。它强调物化、异化、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导权,社会批判,走议会式和平革命的道路等①。唯物史观诞生以来,面临着各种挑战。如资产阶级的“三次浪潮”理论等社

6、会趋同论的挑战,现代社会劳工阶级转型分化,知识经济兴起和阶级斗争淡化的挑战,而最大的挑战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蜕变和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后期的发展与蜕化,并不能否定传统的东方形态的唯物史观,因为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正是在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传统的东方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的;但也说明,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传统的东方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又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获得新的大发展。当然,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再次高涨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西方形态的唯物史观

7、也必须有新的大发展。传统的东方形态的唯物史观必须有新的大发展,这是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真理标准、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为标志,开始了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通过实践论和历史主客体关系、历史决定论和选择论、社会规津和人的活动、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三形态”与“五形态”、“现代化范式”与“革命史范式”、生产力标准和社会进行尺度及历史价值论、人学等等问题的争鸣,开拓了唯物史观发展的新天地。由此,对传统的唯物史观的内容和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广泛地揭示。但时至今日,我国并没

8、有形成比较成型的、具有广泛解释力和指导力的新形态的唯物史观,甚至还出现了偏离唯物史观立场的倾向。2001年蒋大椿发表《当代中国史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一文②,并引起较大的争论,2008年王和发表《再论历史规津》一文③,并提出了几个有待唯物史观解答的重大问题,以及我国现行哲学教本中关于唯物史观的阐述,既没有超越旧的范式,又没很好地整合新旧内容。这些就是我国唯物史观还没有获得重大发展的明证。那么,怎样才能发展唯物史观呢?我国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