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ID:23869628

大小:68.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1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_第1页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_第2页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_第3页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_第4页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摘要:学生课堂思考的有效程度与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者结合教学实际及本教研组听评课经历,以实际课堂中学生课堂思考表现及过程为例,从课堂氛围、有效设问、学生思考时间、教师评价四方面,谈谈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做法。关键词:课堂氛围有效设问思考时间教师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有效思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及运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也是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融洽的课堂环境、有效的设问、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教师的恰当评价是学生有效课堂思考的主要保障。笔者以教研组

2、听评课活动为例,谈谈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做法。、营造积极主动思考的课堂氛I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作用是很明显的,课堂气氛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1]。良好的课堂氛围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课堂活动井然有序。例如:在平时教研组听评课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当授课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主动回答的总是那么几个人,教师提问的也是同样的那么几个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自然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无兴趣,不思考,课堂回答问题氛围显得呆板,教学没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

3、。针对这一问题,教研组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最后得出采取抽签提问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之后的上课过程中采取了这种方法,效果良好。其过程如下:课前,笔者用同样的纸张填写好每个学生的名字放进一个盒子里。上课前与学生讲明,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叫学生回答问题。在这节课中,笔者特意多设了几个问题,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绝大部分学生能针对问题主动思考,回答问题质量明显得到提高,课堂氛围显得更融洽。二、有效设问,引导学生有效思考1.明确设问范围例如:一次关于细胞衰老这一知识的同题异构活动中,一位教师先提问学生人体

4、衰老有什么特征(皱纹、老年斑、头发变白等),然后就提问:为什么人体衰老会有这些特征?此时,很多学生就简单地回答,因为人老了,学生一阵哄笑。这种回答在自然生活中是正确的,然而由于教师设问范围泛化,导致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预期的结果(细胞内水分减少,色素积累,酶活性降低等)。针对这种因设问范围太泛而造成学生的无效思考,在评课中其他教师指出设问要紧扣知识点,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第二节课另一位老师对同一问题如此处理:先呈现刘德华每个年龄阶段的照片,并提问:从这些照片中,大家发现,人体衰老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皱纹、老年斑、头发变白等)

5、,现在,大家结合教材第122页衰老的细胞的主要特征内容,从细胞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人体衰老会出现皱纹、老年斑、头发变白等现象?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然后提问个别学生。学生回答:人体衰老出现皱纹是细胞内自由水减少,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减小引起的。老年斑的出现是因为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该学生回答逻辑性强,思维清楚。可见这位教师在这个环节通过指定材料“衰老的细胞的主要特征内容”和设定问题范围“从细胞角度”指导学生开展有效思考的方法是很成功的。设题的范围决定了学生思考的维度,泛化的设问不利于引导学生按预期

6、的教学目标思考,导致低效的学生课堂思考。1.选取恰当的设问引入方式设问引入方式恰当,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一次组里开展关于二次免疫知识点的同题异构的课堂中涉及两个设问,分别是“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是什么?”及“接种乙肝疫苗能起到预防乙肝疾病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甲的引入方式是先呈现相关二次免疫的知识点的文本,阅读后进行提问。而教师乙则是将自己孩子的接种证图片和疫苗的相关文字资料呈现给学生观察阅读,之后提出问题。课后组里组织评课时,其他教师一致认为教师乙的设问引入方式贴切生活实际,更能使学生对问

7、题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2.把握好设问难度系数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己知区”(旧知识)、“最近发展区”、“未知区”(新知识)。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的。课堂提问要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铺设好“认知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因此,在课堂教学设问中要把握好难度系数,寻找学生的“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例如:笔者在“细胞分化”教学设计中设置了两个问题:多细胞生物大多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

8、而成,一个成年人大约有1014个细胞,一个受精卵怎样产生这么多的细胞呢?如果只通过细胞增殖,就会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吗?其中,细胞增殖、不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__“已知区”,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是怎样形成的__“未知区”,也是学生的“最近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