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个体化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探究

黄体酮个体化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探究

ID:23933009

大小:7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黄体酮个体化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探究_第1页
黄体酮个体化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探究_第2页
黄体酮个体化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探究_第3页
黄体酮个体化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探究_第4页
黄体酮个体化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体酮个体化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体酮个体化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探究[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根据监测复发性流产孕妇孕早期血清孕酮值,探索黄体酮个体化用量标准及效果,将有助于指导临床中的具体操作,规范用药剂量。方法将108例复发性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至孕12周黄体酮用量、注射天数、保胎成功率。实验组55例,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每周监测孕酮值,及时调整黄体酮用量,当15ng/mL彡孕酮0.05)。结论黄体酮个体化治疗复发性流产可在提高保胎成功率的基础上,减少黄体酮的用量,更适合临床应用。[关键词]黄体酮;复发性流产;黄体酮支持;个体化;孕酮[中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B[文

2、章编号]2095-0616(2013)20-197-02复发性流产是指连续2次及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1]。复发性流产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流行病学、遗传、解剖结构、内分泌、凝血和免疫、感染、环境、心理等其他因素[2-3]。目前尽管有众多的检查项目,还是有约50%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找不到病因,给这些患者及家庭带来焦虑及恐慌。目前国家尚无规范化治疗复发性流产的具体方案。在多种治疗方式中,应用黄体支持提高妊娠成功率的疗效较为肯定。但黄体酮在复发性流产中用量至今国内无准确依据可循。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复发性流产的患者采用个体化黄体酮治疗,现对其临床研究及结

3、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与分组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确诊为复发性流产的的患者中,选择108例经化验HCG、行B超检查确定为宫内早期妊娠的孕妇,并排除解剖结构异常、染色体异常、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次、孕周、流产史、临床症状发生率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实验组55例,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每周抽血一次,于晨8:00〜9:00抽静脉血3mL测定孕酮浓度,抽血前一天的黄体酮肌注时间至次日抽血时间(24±2)h。

4、根据每周监测孕酮值及时调整黄体酮用量,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当ISng/mLS孕酮0.05)。见表2。3讨论随着流产率的增加,复发性流产患者随之增多。因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包括免疫因素、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等,即使通过全面和系统检查仍有一半以上原因不明,故治疗棘手。有报道复发性流产患者中黄体功能不全可迗25%〜69%[4]。孕酮可以使增殖期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植入及早期胚胎的营养提供有利条件。孕酮能升高细胞内钠离子浓度、降低肌纤维兴奋性、松弛肌纤维,从而减少子宫收缩,使胚胎在宫内持续稳定生长发育。有研究表明[5],孕激素可以抑制母体对胚胎抗原的免疫应答,抑制母体对滋养细

5、胞的排斥反应,利于受精卵的植入及妊娠的维持。孕酮在早孕期由卵巢黄体分泌,黄体在妊娠3个月后逐渐萎缩,孕酮则主要由胎盘分泌。而在孕3个月以前孕妇体内的孕酮含量对于妊娠的维持、胎儿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孕酮不足则引发先兆流产、胚胎停止发育等,适时适量补充黄体酮明显改善了流产症状,提高了妊娠成功率[6]。复发性流产患者一旦再次妊娠,患者及家庭极为担忧、恐慌,对保胎治疗的效果期望值较高。很多基层医院采用统一剂量黄体酮或经验性用量进行黄体支持治疗。在孕早期是胚胎器官高度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段,应用过量的黄体酮,胎儿畸形的危险可能增加,对于后代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随诊研究[7]。而黄体功能不足

6、时若不能及时适量补充外源性孕酮势必增加流产率。黄体酮针剂做为传统用药,价格低廉,注射后血药浓度高,但黄体酮针剂为油性分子,颗粒表面张力大,组织吸收慢,易导致注射部位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硬结等,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降低依从性,影响疗效[8-9]。早期、适量使用黄体酮,其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已被普遍接受,但黄体酮的具体用量至今国内无准确依据可循。本研究根据监测孕早期血清孕酮值,评价黄体功能和外源性孕酮治疗作用,并及时适量调整黄体酮用量,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照组一直采用中等剂量的黄体酮,比较黄体酮总用量、注射天数、保胎成功率,来探索合理的黄体支持。结果显示个体化黄体支持在提高妊娠成功率的基础

7、上,减少了黄体酮的用量,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可能避免或降低由过量黄体酮造成胎儿发育异常。本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中的具体操作,规范用药剂量。因本研究样本量少,缺乏对后代的长期随访,需要在临床工作中继续尝试、探索,进一步明确黄体酮的应用剂量、时限。[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2]JamesKK,等.段涛,杨慧霞(译).高危妊娠[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