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42281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1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物”与人文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物”与人文精神 艺术家创造性的思考是基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怀,社会现实在广义的理解中又包括个体现实和社会现实。辩证的看,社会现实和个体现实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意味着,当然在近几年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更为独立且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的作品出现,他们以崭新的姿态介入到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更为你重要的是将这种批判、质疑转化成为一种高效健康的人文精神。 一、当代艺术实验过程中对物的历史感责任感 当代艺术这个长期被用来指代当下艺术的词开始出现全新的含义,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艺术品再也不是现代艺术的代名词,因为对于当代艺术的定义再也不止是时间上的,我们也意
2、识到它可以是象征意义上甚至是意识形态层面上的。 隋建国的《地罡》,选择了自然界中的石头,在石头之上用钢筋焊接出X的形状,然后摆布在展示的空间之中,乍看其作品与物派中的一些作品相似,但如果剖析其作品,他以一种独特的认识自然的方式去表现当代人文精神。 当现代人面对这一块块被钢筋束缚住的石头之时,似乎每个人都将变成被束缚住的石头。当两种坚硬的物体在结合的时候,艺术家首先对自然之石进行雕刻打磨,然后在石头上用钢筋去焊接,艺术家此次并没有用钢筋改变石头的面貌,而是遵循着石头现有的几何规则,顺势焊接形成节点,石头与钢筋的结合,使得物质本身的属性更加强烈的呈现。
3、 而与隋建国的观念雕塑不同的另外一位艺术家,将自己的目光定位在平面媒介之上,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古典的情怀,更确切的说,他将自己的趣味锁定在宣纸本身之上,利用宣纸这种纸质媒介的渗透性,将中国古典文化中空的概念放进了水墨的实验创作的过程中。他就是梁铨。 梁铨在自然中得到了智慧,在生活中得到了启示,将荒野之中杂草的物性转化到堆叠粘贴的条条宣纸之中,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境深远,用现代的手法,描绘出了中国人文思想中的大美境界。梁铨并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自我呢喃的艺术家。虽然并未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现实社会的种种迹象,而是以一种警觉的姿态,站立在当代艺术的范式面前。
4、梁铨的作品用宽窄不一的纸条着淡彩、茶色,错落有致的堆叠在一起,大多宁静深远且意味绵长,他站在了中国书画艺术的边界重新审视书画艺术的发展。假如说线条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种表征,那么梁铨艺术实验中的线性的纸条也是这种表征的延续。无论是心性还是物性,他都能悠然自得的穿行其间。 二、自我实践下的人文精神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物,是人的自我认定。从生产方式上来说,有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当我们造就了诸此种种的文化之时,便会滋生出一系列的人文情怀,投射在那一个个文化之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某种文化精神或者人文精神,那么在当代社会之中
5、就产生了当代人文精神。 杨心广的艺术创作多采用木头、石块、沙土等作为材料。当看到作品《钩子》之时,并不是被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吸引,反倒是被一种疑问的态度勾了过去。作品《钩子》选择了一些略带V字形的树枝进行雕琢打磨而成,并把它们悬吊在展厅的角落。枝干被打磨得浑圆光滑,却又突出了木头之上原有的树疤,又在树钩的底部保留了些许树皮,钩尖处则打磨的非常尖锐,一糙一细、一巧一拙、一钝一锐相得益彰。这种对物的再创作,感性而内敛,将物之本性释放并得到升华。此处的升华便是现实语境的关照,以自然之物换取人文之物。 我们的社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衍生出来的物
6、质媒介与技术手段也有所不同,在信息时代的引领之下,新媒介既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物性,同样也表现出新媒介的人文诉求。 三、物尽其用的思考 《物尽其用》作为一个超大型的装置作品,是由艺术家宋冬的母亲赵湘源在跨越五十多年的时间中积攒的上万件日常生活用品所构成的。有香皂、牙膏、被褥、鞋袜、厨具、箱包等,这一万余件物品种都是其母亲的家当,它们经历了岁月的变迁。 当我们观看这聚集在一起的物件之时,不难发现这些毫无关系的物件之间具有一种共同的客体性。换言之,这些物品虽属不同类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但这些物品被冠以某种观念且整合成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发现这些物品具有可视
7、的物质性。无论是视觉经验的物质性,还是社会叙事意义上的物质性,他都客观存在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致使一代人的心灵上深深地烙下了物尽其用的烙印。《物尽其用》的展览并非是对杜尚现成品概念的简单套用,物尽其用是中国人对物的一种态度,赵湘源有意识的积攒,是逃脱不出当时的大环境。呈现为一个时代的集体意识,一个时代中的个人意识。 四、结论 北宋邵雍在《观物篇》: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性偏而暗任我则情,情则蔽,蔽则昏矣,因物则性,性则神,神则明矣。看到这样的观点,我们便豁然开朗,艺术创作中关于物的使用和思考,应让物作为主体
8、,而不是屈居于客体之位,在物的属性中强加一个观念而生成某种视觉属性。 诸此种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