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进水的原因及对策

电缆进水的原因及对策

ID:23965200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电缆进水的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电缆进水的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电缆进水的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电缆进水的原因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电缆进水的原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电缆进水的原因及对策  危害:  电缆进水后,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水树老化现象,较后导致电缆击穿。水树是直径在0.1m到几微米充满水的空隙集合。绝缘中存在的杂质、气孔及绝缘与内外半导电层结合面的不均匀处所形成的局部高电场部位是发生水树的起点。水树发展过程一般在8年以上,湿度、温度、电压越高,水中所含离子越多,则水树发展越快。  原因:  1,保管时新买的成筒电缆,其两头均使用塑料密封套封住,但用去一段之后,余下的就用塑料纸一裹,外面用绳子一扎,密封性不好,日子一久,水汽就会渗入电缆。  2,电缆敷设时电缆敷设时,其用塑料纸裹住的电缆头

2、有时会浸在水中,使水进入电缆;在牵引和穿管时,有时会发生外护套破裂现象。  3,敷设后敷设后,未及时进行电缆头制作,使未经密封处理的电缆端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甚至浸在水中,使水汽大量进入电缆。  4,电缆头制作时在电缆头制作时(包括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由于制作人员的大意,电缆端头有时会滑入有积水的电缆井中。  5,电缆运行时电缆运行中,发生中间接头击穿等故障时,电缆井中的积水便会沿着缺口进入电缆;在建筑工地,外力引起电缆破损或击穿,也会发生电缆进水。  对策:  电缆进水后干燥处理非常困难(如用热氮气加压吹燥),一般也没有配置相应的设备

3、。实际操作中,如果电缆R6进水,我们只是锯掉前端几米,如整条电缆已进水,我们就无法可取。因此,电缆进水的防止,应以预防为主,采用以下措施:  1,电缆头应密封锯掉的电缆端头,无论是堆放还是敷设,均要用塑料密封起来(采用电缆专用的密封套),防止潮气渗入。  2,电线敷设后要及时进行电缆头的制作。  3,购买电缆时,必须选择质量过硬的厂家。由于绝缘中的杂质、气孔等是水树发生的起点,因而电缆质量的好坏对防止水树老化至关重要。  4,加强电缆头制作工艺的管理一旦电缆进水,则较早出现击穿现象的往往是电缆头,因而电线头制作得好,可以延长电缆的整体寿

4、命。如电缆在剥离半导体层时,我们在半导体层上竖着划几道,然后像甘蔗剥皮一样剥去半导体。但在用刀划时,若划得太深,便会伤及绝缘层,给水树的产生带来机会。另外,在焊锡时,因找不到电源,就会直接用喷灯来熔化焊锡,此时,火焰会损坏铜屏蔽层及绝缘层,因而要杜绝这种现象,正确的办法可配置UPS,因为焊锡所需时间一般仅为10min,功率不过500W。  5,采用冷缩电缆头3M公司的冷缩硅橡胶电缆附件,制作简单方便,不用喷灯,不用焊锡。且硅橡胶电缆附件有弹性,紧紧地贴在电缆上,克服了热缩材料的缺点(热缩材料没有弹性,在电缆热胀冷缩的过程中,会与电缆本体

5、间出现间隙,这就为水树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6,长电缆采用电缆分支箱我局的几条长电缆,每条长度在3km左右,对于这样的电缆,除了做中间接头外,我们还采用一至二个电缆分支箱,一旦其中的一段电缆进水后,不会扩散到其它段的电缆,而且在电缆故障时也便于分段查找。  7,10kV系统中采用8.7/10kV等级的电缆该等级电缆绝缘厚度达4.5mm,而6/10kV等级电缆的绝缘厚度为3.4mm。由于电缆绝缘厚度的增加,降低了场强,能防止水树的老化,同时,由于lokV中性点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单相接地时,电缆要承受1.73倍的相电压,且按要求要运行2h,

6、因而,有必要加厚电缆绝缘层。  8,采用PVC塑料双壁波纹管该管耐腐蚀、内壁光滑、强度与韧性良好,因而在电缆直埋敷设时,可大大减少电缆外护套破损。  9,电缆沟(管)与电缆井的设计由于条件的限制,电缆敷设均采用直埋或电缆沟形式,而且以直埋为多,如南方沿海多雨地区,电缆沟或电缆井中长年有积水。由于电缆沟或电缆井的深度会超过下水道的深度,排水很困难,因此在规划时,就应进行协调,便于电缆沟(井)的排水。如无法做到电缆井不积水,则应把电缆井中的中间接头用支架撑起。  10,电缆的试验电缆头制作完成后.在投运之前做一次高压直流泄漏试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