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ID:23979933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上传者:U-991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摘要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十四到二十五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当今,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从多方面呈现出来,致使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己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尤以侵财、暴力、性犯罪较为突出。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重大问题。其严重性,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犯罪成因的研究,全面分析青少年如何一步步地走向犯罪道路的各种因素,对制定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对策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口益严重,从国外屡见不鲜的校园枪击案到我国频繁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案件及贵阳六中孟超事件等。由此可见,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被视为当代社会三大公害之一。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研宄,有助于对青少年犯罪行为提供心理干预和心理矫正,针对青少年犯罪提出预防对策。这不仅对转化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也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一、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之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疯狂性和手段残忍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轻人爱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手段疯狂残忍。2.犯罪行为突发性。由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若不计后果,变容易酿成恶性犯罪。3.连续犯罪性。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了强化,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从而产生了连续性犯罪行为。4.犯罪A的的荒诞性。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A 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一些作案犯罪伎俩,以显示自我,满足自我的胜负欲而犯罪。1.报复性和逆反性。青少年虽然年幼无知,但冋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主,希望能够获得平等的对待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轻则反感对抗抵触,重则予以报复。二、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心理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因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家庭因素和学生个体因素,青少年犯罪心理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于个体的结果。导致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社会环境因素。不良的社会风气对辨别是非能力不足的青少年有着其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人原有的以集体为本位的道德观、价值观被以个人为本位的道德观、价值观所取代,不断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贪污腐化、赌博和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断产生。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丑恶现象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刺激着他们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每个人的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耍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可能是正面的积极影响,也有可能是负而的消极的影响。不良的家庭因素是导致子女犯罪的直接原因。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城市孩子普遍为一脉单传,且家庭生活富裕,被父母过分溺爱。使得他们大都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的负面个性因素。不仅缺乏自立自强的能力,也缺少对亲人、老师、大众的恭敬仁爱之心。这就使得他们极易走向犯罪道路。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家庭离婚率的直线上升所造成的家庭结构缺失、父母双方关系不和等,使得不少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和有效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旦遇到不良习气和坏人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另外,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生活和学习各方面都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完成。在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家庭环境之下,造就了孩子好强好胜的心理,他们不但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权,同时也失去了童真和快乐。更有甚者,会因为承受不住各种压力与逼 迫,精神紧绷,产生双面人格,在不能抑制自己情绪之下,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青春期因素。青少年大学生基本上处于青春期的屮后期。虽然生理发育成熟,心理上却不够成熟,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两者之间的落差,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还有一些学生,成长一帆风顺,遇到的挫折少,心理承受能力低。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大部分青少年的意志具有脆弱性和顽强性。在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方而表现出脆弱性;在追求感官刺激与物欲,讲究哥们义气等方面又表现出顽强性。这种双重的意志品格容易使青少年偏离社会主流文化,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个人因素。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但是由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心理压力的承受水平不同,因而有的人会产生心理障碍。青少年时期的情感发展出于波动与稳定、幼稚与成熟之间。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是复杂的、多维的、矛盾的。突出地表现为情感的稳定性与易感性,情感的丰富性与狭隘性、情感的外向性与封闭性共存的特点。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惩治为辅”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工作。具体对策如下:1.社会预防。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争取舆论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律知识学习氛围,使得法律基础知识能够为青少年所了解,认识到实施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在客观上起到抑制青少年犯罪的效果;净化社会环境,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应该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参与的大型课题,不仅仅是家庭及学校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收到不良的媒体内容、网络资源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不良媒体对隐形暴力的渲染,对淫秽内容的传播,各种游戏中的暴力色彩无一不是对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推波助澜。因此为了青少年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加强各种媒体资源的监管,净化青少年的社会环境。2.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青少年父母疲当主动进行各种进行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监护人应兵备的育人素质。家长应该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要有正确的成冰观、人方观,耍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人格。对有生理缺陷、曾犯过错误的孩子不要揭短,提高孩子的 上进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和素质培养,尽量营造一个温馨友爱的家庭环境。1.学校预防。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的培养;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法制课要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不仅耍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丰富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2.自身预防。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当然,这需要适当地与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