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3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3课程教学大纲

ID:24023986

大小:6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声乐基础3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声乐基础3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声乐基础3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资源描述:

《声乐基础3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声乐基础3》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声乐基础3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课程英文名称:Vocalfoundation3总学时/周学时/学分:16/1/0.5其中实验学时:先修课程:声乐基础1、2授课时间:根据课表授课地点:东莞理工学院艺术楼各教师琴房授课对象:音乐学专业17级音乐教育班开课院系:教育学院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邱莹(无)联系电话:15802014819Email:1625871792@qq.com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教育学院)艺术楼教师琴房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使用教材:《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约瑟•孔空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意大利歌曲集

2、》尚家骧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等院校声乐专业教学用书·意大利近代艺术歌曲选》张延春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教学参考资料:《Diction》JohnMoriarty主编ECSPublishing《SinginginFrench》ThomasGrubb主编Schirmer课程简介:《声乐基础》是高等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中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重要主干课程,是训练学生运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重要必修课。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了解声乐课程基本理论体系和发展历史。认识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演唱的技技能并懂得分析与处理不同时代、风格、类型的作品。具

3、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具备从事中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以及从事群众文化事业工作的能力。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对前期所修课程如《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基础》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声乐作品的演唱当中,尤其是音准、节奏等问题的训练。2.在原有的声乐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声乐艺术的学习和表演技巧。3.对后续的毕业音乐会和艺术实践等是互为补充、互相作用的关系。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授课对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填写此栏):□核心能力1.□核心能力2.□核心能力3.□核心能力4.□核心能力5.□核心能力6.□核心能力7.□核心能力8.理论教学进程表周次教学主题

4、教学时长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方式作业安排1.1面部共鸣腔体(面罩)的准确运用气息的科学体系讲解闻味与哼鸣练习强化哼鸣练习了解及调整发声状态,讲解发声科学性理论知识2.气息的正确运用1深呼吸与腹部之间的主仆关系,气息概念清晰化。深呼吸的辅助练习结合气息练吐气3.共鸣点与气息的结合1气息与共鸣点的准确结合气息的放松练习与共鸣点的结合运用结合气息练单音4.结合练声曲练习1气息,共鸣腔体与吐字的结合唇元音与舌元音的练习布置练声曲,用a、o、u、i、e五大基本元音演唱5.结合作品练习,调整发声状态在作品中的运用1保持准确的歌唱状态来演绎作品一句一句精确的调整要求了解作品背景6.结合作品练习,调

5、整发声状态在作品中的运用1作品的准确诠释局部调整与整体的结合要求背谱7.作品的艺术性指导1音色,情感色彩,语气等细致的讲析放松练习放入作品演唱中同上8.作品的整体呈现1整体的舞台呈现小型观摩同上9.练声曲2练习1复习与巩固气息,共鸣腔体与吐字的结合唇元音与舌元音练习的巩固布置曲目10.结合作品练习,调整发声状态在作品中的运用1作品诠释过程中的声音状态问题一句一句精确的调整要求了解背景11.结合作品练习,调整发声状态在作品中的运用1作品的准确诠释局部调整与整体的结合布置相关曲目,要求背谱12.作品艺术性指导1音色,情感色彩,语气等细致的讲析放松练习放入作品演唱中同上13.布置考试曲目1

6、作品的准确诠释局部调整与整体的结合布置相关曲目,要求了解背景14.练习考试曲目1音色,情感色彩,语气等细致的讲析放松练习放入作品演唱中布置相关曲目,要求背谱15.练习考试曲目1整体的舞台呈现局部调整与整体的结合同上16.练习考试曲目1整体的舞台呈现小型观摩同上合计:16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考核形式评价标准权重到堂情况迟到1分/次,旷课10分/节,扣完为止5%课堂讨论相互听课,学会自己听辨好与不好,根据学习表现可作为平时成绩考核依据5%完成作业以每节课回课情况为主要依据10%单元测试依据教学期中观摩集体评分10%期末考核全院专业课考试70%大纲编写时间:2018年9月3日星期一系(部)审

7、查意见:我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系(部)主任签名:日期:年月日注:1、课程教学目标:请精炼概括3-5条目标,并注明每条目标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层次(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2、学生核心能力即毕业要求或培养要求,请任课教师从授课对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部分复制(http://jwc.dgut.edu.cn/)3、教学方式可选: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实训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