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抗促孕方治疗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54例

抑抗促孕方治疗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54例

ID:24080410

大小:7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抑抗促孕方治疗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54例_第1页
抑抗促孕方治疗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54例_第2页
抑抗促孕方治疗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54例_第3页
抑抗促孕方治疗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54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抑抗促孕方治疗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54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抑抗促孕方治疗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54例赵丽萍(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000)【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128-02【关键词】抑抗促孕方治疗抗精子抗体免疫性不孕抗精子抗体(AsAb)是导致女性免疫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AsAb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疗法、避孕套疗法、人工受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促使受孕[1]。近几年,笔者应用自拟抑抗促孕方治疗5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8年1月一2010年2月共

2、治疗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孕症患者108例。全部病例均来自泰安市中医医院妇产科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治疗组:29.13±3.1岁,对照组28.67±2.2岁;不孕年限最短2年,最K;7年,平均不孕年限治疗组:3.58±1.21年,对照组3.42±l.l年。原发不孕治疗组28例,对照组25例;继发不孕治疗组26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资料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妇科学》(第6版)的有关内容制定。1.2.1丙医诊断标准:婚后夫妇同1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或曾有孕育史或流产史,未避孕而乂2年以上未再孕;除外致不孕的其他原因以及男方因素;女方血清AsAb阳性。1.2.2中医诊断标准:多年不孕,腰膝酸痛,经血紫色有块,经行小腹疼痛,块下痛减,头晕耳鸣,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细涩。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辨证属肾虚血瘀且临床资料完整者。1.4排出标准:近半

4、年服用过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奋其他免疫性疾病,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数据不全者。2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抑抗促孕方,药物组成:仙灵脾15g菟丝子15g熟地15g枸杞子12g山萸肉12g黄芪24g白芍12g忍冬藤30g桃仁10g丹参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顿服。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每次5mg,1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均用避孕套隔离避孕,每个疗程结束后复查AsAb,待AsAb转阴后,嘱其排卵期性交。疗

5、程结束后若要停服强的松片则递减停药。2.2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血清AsAb转阴,1年内妊娠者。有效:血清AsAb转阴,临床症状改善但未受孕者。无效:治疗后血清AsAb未转阴,未孕。2.3观测指标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血清AsAb转阴情况;妊娠情况;治疗前后治疗组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检测。2.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分组资料采用Ridi

6、t分析等相应统计学方法处理。3结果3.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54例,妊娠27例,有效17例,妊娠率50%;对照组54例,妊娠13例,有效33例,妊娠率24.07%。两组比较治疗组妊娠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o治疗组总有效率81.48%。对照组总有效率85.18%(P〉0.05)。3.2两组AsAb转阴率比较治疗组54例,第一疗程有13例转阴,第二疗程有22例转阴,第三疗程有9例转阴,转阴率81.48%。对照组54例,第一疗程有17例,第二疗程19例,有第三疗程有10例,转阴率85.18

7、%。结果表明:治疗组AsAb转阴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o3.3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两组药物对腰膝酸痛,经血紫色有块,经行小腹疼痛,头晕耳鸣及舌象、脉象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o3.4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对治疗组30例患者,于月经第22天采血查P、T、FSH、LH治疗前后结果如下: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E2,P,LH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奋显著性差异(P<0.05)o说明抑抗促孕方有提高卵巢功能的作用。3.5安全性观测

8、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变化,均未出现不良反应。4讨论免疫性不孕在中国医籍中无此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祖国医学“不孕”、“无子”范畴。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及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结合临床经验,认为肾虚是免疫性不孕的主要因素,血瘀湿热是免疫性不孕致病因素。肾主生殖,藏精,为冲任之本。肾精化生肾气,若肾气充盛,天癸泌至,任通冲盛,两精相搏,合而成形,胎孕乃成。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