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和自然关系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人和自然关系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ID:24116602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马克思人和自然关系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_第1页
马克思人和自然关系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_第2页
马克思人和自然关系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_第3页
马克思人和自然关系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人和自然关系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人和自然关系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论文-->绪论一、论文的及意义环境问题一直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工业革命以来更是未曾离开过人们的视线,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的伴随着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已对人类生存与造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人类无不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寻求发展。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的每一个进步一起变革着整个自然界,使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但与此同时,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环境的恶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人是自然的主宰”的观

2、念似乎被愈加肯定,受到人们的推崇。然}fn就在人们陶醉十文明成果的时候,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也噩梦般的降临,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威胁。恩格斯曾尖锐的指出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十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十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早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就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召开将全球的环境运动推向了高潮,人类为保护“唯一的地球”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并慢慢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1992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通

3、过了《关十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等纲领性文件,再到去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联合国全球气候大会,人类正在不断地为环境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fn努力奋一斗,正在努力实践如何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凸现出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焊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短缺、能源浪费、草原退化、沙漠扩大、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工业污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是由十我们在建设

4、现代化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吸收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高污染产业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转移,随之也就转嫁了生态危机。现在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在理论上研究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层面探究解决路径,以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对马克思这一理论的重新认识,还为现阶段构建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提供基础。另外就是将马克思关十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结合

5、中国的国情,并与中国“天人关系”结合,可以更好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二、论文的研究方法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研究并未集中十某一本著作之中,和其它问题的研究结合在一起,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对这一理论相关著作中论述的整理与分析,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有一个比较清楚目‘忠十原著的认识,以及通过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探索,结合现阶段的国内与国际环境现状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思想。论文从时间顺序上梳理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根据马克思

6、的经典文献中对这一观点的论述等,对其内容做了有一定的归纳与整理,并对比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关十这一问题的论述,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后方面具有的积极的方面,但是无法最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全球性的问题。最后,联系中国当今现实情况中人与自然的矛后状况,以及结合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关系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中国化的指导我国解决这一问题。与时俱进的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完全同十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但是其理论对十我们今天仍具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并对马克思主

7、义中国化作出一定的努力。-->自................19-24第三节马克思人................24-27第三章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展现和启示27-40第一节我国在现代化................28-33第二节以马克思人................33-40结语40-4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