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落实

例谈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落实

ID:24253547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例谈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落实_第1页
例谈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落实_第2页
例谈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落实_第3页
资源描述:

《例谈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落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探宄式教学方法的落实马渊睿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057150一、课前充分准备在开展探宄式教学之前,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学生的期待,二是教师的准备。要让学生对探究内容充满期待,首先在前一节课就要做好相关的连接,把问题提到前面,引起学牛.的兴趣,甚至有些探究项目需要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把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和学生实验“粗盐的提纯”安排在第一课时,下课的时候要求学生保留最后的产物,并提出课木上的思考问题,要学生适当地预习。接下来的就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探究式问题的引导,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可以探究下去,既要防止

2、教师把什么都做好的“假探究”,也要避免什么都由学生来做的“难探究”。1.不必一次探究透、探宄完,要循序渐进。例如“如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这个问题完全由学生来单独探究是很难完成的,我把它分成三个问题:有什么杂质、用什么试剂来除去、加试剂的顺序。学生由于事先进行了预习,估计前两个问题不难解决,但最后一个问题应该一时间很难发现。于是我在设计的时候就釆用循序渐进的策略,在理论上解决了第一二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展开分组实验,最后检验他们的产物中是否真的把可熔性杂质除去了。但学牛.很快会发现,不同组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结果,由此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开展进一步的探宄。2.

3、探究要面向全体学牛.。学生素质不同,探究需要的时间就不同。例如加入的试剂顺序不同,结果不同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尖子生可能很快就想到了,但我还是给学生留下了充裕的时间。而且考虑到部分学生在解决方法问题上会被难住,我还准备了“案例分析”小环节,让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提供他们的试剂加入顺序及最后残留杂质清单,由其他学牛.分析原因并提供修改方案。3.增加实验设计环节,既要强调动手,也要强调动脑。我的基木教学模式为“句题-实验-讨论”循环的模式,在问题与实验之间往往还要增加实验设计环节。实际上我们要做的是可溶性杂质(还有Mg2+、Ca2+)的检验和除去,所以就要求学生自己设

4、计实验,并通过设计了解探究的实质。要除去会有同样的问题。在实验设计的吋候应让学生明白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的道理,为下一步加入试剂的顺序打下基础。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动脑,后动手,这样的实验探宄才有章可循。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尽量从更广、更多的角度看问题,尽量把问题考虑在课前,从而避免在课堂上探究不下去的闲境。二、探究在课堂的实施具体的实施上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有四点要注意的。1.

5、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一开始上课的吋候我就问学生:“上次实验的产物就是我们家里用的食盐吗?”“除了没有加碘之外呢?”学生回答了之后,我又继续问了好几个“还有呢?”短短几句话把全体学生都发动起来。因为食盐是他们每天都接触的调味品,而他们手里拿着的又是自己上一节课亲手做出来的“精盐”,所以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气氛既紧张又热烈,为探究打好了基础。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遭到挫折,情绪低落的吋候,我又给予鼓励。这吋我的“案例分析”小环节就大放异彩了,小合作不行就大合作,使探究气氛高潮迭起。2.实时点拨。学生探究的吋候教师应该做的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好巡视指导工作,发现“

6、亮”点和“黑”点。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但不必过分强调操作技能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讨论的吋候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有吋候其至冇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之后,想到的试剂加入顺序有三条:①BaCI2→Na2CO3→NaOH→HCI②BaCI2→NaOH→Na2CO3→HCI①NaOH→BaCI2→Na2CO3→HCI通过我的实吋点拨和启发,学生竟然有了第四条顺序:④Ba(OH)2→N

7、a2CO3→HCI而iL学生自己有了结论:①Na2CO3—定要在BaCI2之后加入;②稀盐酸一定要在最后加入。这证明了只要我们相信学生,也能给学生探究的权利,学生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1.遇到突发事件要随机应变。遇到突发事件当堂可以解决的,我就当堂解决。例如,学生在做完“加入试剂的顺序”的实验设计之后,有的学生认为为了把杂质除得更彻底,应该在每次加入试剂产生沉淀之后都要过滤,有的学生则认为没有必要。针对这种说法,我当吋就增加了探究内容,分开两大组来进行实验,看在最后的溶液里谁的杂质除得彻底,而谁的实验更有效率。这样我们只多花了10分钟,既说明了问题

8、,又让学生收获了知识。2.适当的归纳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