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ID:24263844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_第1页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_第2页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_第3页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G623.2:A:1002-7661(2011)09-069-01    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艺术富有魅力的一个表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在品味关键字词中渗透德育  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

2、学中要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都离不开可以独立运用的极其活跃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汇。可见,词汇是文章思想灵魂的细胞,是文章实体的建筑材料。有的字词还起到了表现人物品质,概括文章中心的作用,是课文中的“闪光点”。如《司马迁发愤写》一文中,当司马迁遭遇飞来横祸后,悲愤交加,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实现生命的价值,忍辱负重坚持撰写《史记》。教学这一重点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充分地开发文本资源,抓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要活”“尽力克制”“全部”“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工工整整”等,体会司马迁激烈的思想斗争和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

3、高尚品质。通过关键字词的品味,学生对司马迁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在赏析重点句子中渗透德育  句子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抓住与课文思想教育内容联系紧密的重点句进行赏析,对渗透德育是至关重要的。如《司马迁发愤写》中司马迁为什么能打消自绝轻生的念头?文章写到了他的想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课文对这句话作了译解,关键在于司马迁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就比泰山重,有价值;如果为一己私利奔忙,或者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甚至像自己原先的念头那样,把个人的耻辱,痛苦看得高于一切,不惜

4、轻生,那就比鸿毛还轻,毫无价值可言了。一经启发,学生不仅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而且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在质疑求异中渗透德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意设疑,学生质疑,启发解疑的过程中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在自觉、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如《水》一文,结束时我请学生设想:如果地球上没有水,结果会怎么样?学生议论纷纷,通过一番议论,自然会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节约用水的行列中来,不是比教师的说教更生动、更透彻吗?  四、在气氛渲染中渗透德育  运用图画、图表、电影、

5、多媒体等等方式,创设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与的思想感情相融合,从而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寻隐者不遇》一文,在“想意境,悟诗情”这教学环节之中,我一边吟诵诗句,一边放缓慢的音乐《高山流水》,让学生闭上眼睛伏在桌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这样容易使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在语言感染中渗透德育  成功的语文教学总是以情动人,以教材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因此,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德育因素,凭借课堂的舞台,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或谈话,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使认识和情感得

6、到升华。如《大江保卫战》一文,通过下列谈话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产生共鸣,“你们曾因不小心被刺儿或小钉子扎过吗?请说说当时的感受。黄晓文的脚底是被一根铁钉扎进去的,而且扎得很深,可以想像其疼痛程度,是多么令人难以忍受!黄晓文又是怎样表现的呢?黄晓文的形象刻画得如此成功,是与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是分不开的。比如,可以将“扯”,换用成“撕”“拉”等字吗?”通过这样的谈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了当时的境地,体会到黄晓文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  六、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指导学生成功朗读课文,可以再造文章所描述的艺

7、术形象,使学生、教师和的感情交融一体,让学生入情悟理,从情感转向理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文章。教学中,我采用了以读促悟的方法。其中默读环节中的再读谈感受,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掘进了一层,特别是对“冰心奶奶的心里有儿童,笔下有儿童”的认识已经越过了文章的浅表,进入了文心。由课文获得对自我,对人生的感悟。这样做既理解了课文的中心,又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很好地把德育落到了实处。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之法教师要饱含的思想感情去讲解、渲染和分析作品中的德育因素,通过感情

8、传达到学生内心,引起学生的共鸣。作为语文教师,若想成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素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的丰富自己,让语文课成为培养“大写的人”的阳光地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