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穿刺技术与护理

picc的穿刺技术与护理

ID:24308578

大小:7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picc的穿刺技术与护理_第1页
picc的穿刺技术与护理_第2页
picc的穿刺技术与护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picc的穿刺技术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PICC的穿刺技术与护理肖丽丽韩胜南张卫卫(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目的观察PICC在临床的使用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3年6月一2014年11月期间的10例使用PICC的住院者,观察其置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病人中导管2例堵管,5例静脉炎,2例外渗,1例穿刺失败。结论经过一年三个月的时间对10个病人的观察,发现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可以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关键词】PICC方法;护理;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0

2、5-0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木组共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6岁,肝痛6例,胃癌2例,胰腺癌2例,。1.2具体步骤。(1)选择静脉,确定穿刺点,木组均采用上肢静脉,其中贵要静脉6例,正中静脉2例,头静脉两例;(2)测量K度。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刺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折向下至第2肋间隙止。穿刺前先后撤导丝,比所测长度多退lcom后剪去多余导管;(3)用可撕裂套管针穿刺。穿刺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针l-2com,以确保穿刺外套管也进入血管,乂不致穿透对侧血管壁;(4)撤针芯。以左手示肢压住外套管针尾以防划出血管,中指压住穿刺针套

3、管尖端处的血管,以防回血,再撤针芯。用镊子轻轻将导管送入;(5)退出外套管。当导管进入超过外套管长度时用手指压住穿刺外套管前端以固定导管,退出外套管,在远离穿刺点以后以导管为圆心撕掉穿刺外套管。继续插入导管至零点,拔去导丝;(6)封管。用生理盐水抽回血,然后冲洗管腔,稀释肝素液封管,妥善固定,用X线拍片确定导管位置。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技术,动作轻柔,切忌粗暴。1.3结果。9例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例第2次穿刺后置入导管24cm受阻,余下导管未置入。导管留置时间最长240d,最短10天,大于95天者5例,3例分别于术后10天,20天因原发病死亡:2例分别于

4、术后15天、30天因导管堵塞而拔管,这与文献报道导管堵塞占拔管的21%—致。其余5例于治疗结束后拔管。导管尖端位置。9例患者摄片后,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距右心房2cm处,1例患者插管24cm后未能置入,因拒绝摄片而未能确定导管位置及置管失败的原因。2护理2.1穿刺后详细记录导管名称、编号、置入导管长度、穿刺静脉名称、穿刺情况是否顺利及日期。2.2穿刺24h后换药,以后每2d换药一次,每周更换肝素帽,操作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2.3肝素液正压封管。将浓度为10〜10U/L稀释肝素,用皮试针头抽取2ml,插入肝素帽后缓注lml后边退边注入剩余的lml,将针头

5、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而引起的堵塞现象。奋报道每日给予lO∪肝素液缓推,或将40∪肝素液放入持续静脉液体中,可冇效防止微血栓的形成。2.4拔管。拔管吋应沿血管走向,轻柔的拔出,拔出后应对照穿刺记录,以确定后导管有无残留,导管尖端常规送细菌培养。本组未发现导管断裂,尖端细菌培养报告8例阴性,2例因死亡而漏送培养。3注意事项3.1穿刺前应注意对导管口径的选择,5Fr规格的导管为滴速为600〜1000ml/h,加压泵大于1000ml/h,可进行输血.TPN、抽血;而3Fr规格的导管滴速为150〜50ml/h,加压泵

6、450〜750ml/h,仅用于输液。3.2穿刺点及血管的选择。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二横指处。穿刺点过低侧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液冋流障碍或置导管与血管壁摩擦而引起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冋流系统,且日常生活不便。贵要静脉相对要直II短,并II静脉瓣少,置管易成功。而头静脉因进入无名静脉吋角度较小,iL高低不平,导管易造成反折,增加置管难度。故应首选贵要静脉。本组有6例选择贵要静脉,2例正中静脉,2例头静脉。有1例贵要静脉置管失败,置入24cm,留置lid后拔管。该患者为骨癌晚期、恶液质,考虑是否血管本身条件不好或血管内有癌栓,该例因家

7、属拒绝搬动而未做X线拍片,故而未能证实。3.3正确掌握正压封管法。采用正压封管并配制浓度适当的肝素液,可确保导管的畅通。本组有2例发生导管堵塞,出现的2例是由于未能正确掌握正压封管技术之故。本组留置吋间最长者240d,护理到位及正确的正压封管是延长留置吋间的主要因素。3.4送导管时需注意遇阻力时勿强行置入,阻力可能表示静脉堵塞或导管错位,可向后撤导丝导管少许再继续送管,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吋,此为腋静脉汇入头臂静脉,有一段大角度,可让病人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使导管易于进入上腔静脉。参考文献: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入中心静脉置管。作者简介:肖丽丽

8、(1987-)女,护师,本科毕业;张卫卫(1987-)女,大专毕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