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ID:24361586

大小:4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1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_第1页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_第2页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_第3页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_第4页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试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摘要:随着生产的发展、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难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因而在当今社会,培养成熟的生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态文明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自然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辩证统一、可持续发展一、研究背景全球变暖,沙尘暴频发,越来越多的雾霾天气等现象让我们不得不

2、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由于过去人类过度追求表面的、眼前的繁荣与扩张,从而导致孕育和支撑其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遭到严峻破环。人类与环境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过渡的索取终于遭到了环境的报复,敲响了人类社会“增长极限”的警钟,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人类意识到我们与环境“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后,生态文明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建设成为了全球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文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生态文化建设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二、马克

3、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萌芽马克思对自然的浓厚兴趣最早产生于中学时代。马克思在中学时期的自然思想成为了之后他在自然观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理论上铺垫。他曾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到:“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运动,不试图超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它范围存在。”“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一一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

4、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得到提高的地位。”从马克思的这篇中学毕业论文中可以看到,人是具有远比其他生物优越的地方。马克思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立场上去讨论自然,捕捉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己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这句话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折射出了人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马克思从1839年开始关注伊壁坞鲁哲学,并在他的博士论文《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坞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对伊壁坞鲁的自然哲学进行

5、了深入的研究。马克思青睐于伊壁鸿鲁所强调的人在自然面前的积极能动性及坚定的无神论思想。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初步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核心就是:自然充满了偶然性,人对于自然是能动的,但又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等不同时期的著作中。马克思关于自然观的第一次系统说明是在《手稿》里面,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一根主

6、线。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自然观的批判,阐述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及其关系的重要思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通过劳动占有自然界”等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确立。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通过《提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飞跃发展。在《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的观念纳入到自然观里,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马克思通过论证人和环境的关系,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在《提纲》中明确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

7、自然观的局限性,揭露了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赋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具有较强的辩证性和社会历史性。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而在1846年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形态》,至此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里把社会实践作为他们自然观的逻辑出发点,认为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人与自然通过实践实现了真正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直观性和历史唯心主义观点,论证了自然史与人类史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过去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

8、,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现实的生产被描述成某种史前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被说成某种日常生活的东西,这样就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生产是改造自然的活动,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一定的生产力,自然与人及其社会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至此,充满活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