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ID:24374102

大小:5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_第1页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_第2页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鲍连强杜庆英张福伟山东省临沂第十一中学276000摘要:木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学生厌学的现状,对其厌学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找到根木原因,总结出矫正和预防的方法和措施,以达到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的目的,变厌学为爱学乐学,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学习兴趣和动力,保持学习的信心,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铺上坚实的奠基石。关键词:厌学现状原因分析解决对策前言:目前,中学生存在多种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症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牛.学习成绩的提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厌学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

2、具危害的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一、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1.家庭环境及亲子关系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经课题组调查研宄发现,许多家庭存在导致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因素,有的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农民打工、工人上班),即便业余时间也是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缺乏和学生的心理沟通;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给学生定下超过其客观能力的升学目标,动不动就要求考上211大学,导致过度压力的

3、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给予的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因屡次在学习上达不到目标造成了挫折感逐步叠加,形成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从此对学习不再抱有期望,破罐子破摔。亲子沟通不顺畅,关系不良,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导致自信心不足、网惑化,从而影响到对学习的态度,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和厌学心理的形成。1.学校环境及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影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中学校,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一直采用“压力锅”

4、模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个性、失去了天性。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局限在应试教育的樊篱中,依靠大量的填鸭式教学。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心理关注大为降低,师生关系疏远。没有良好沟通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师生对立,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旷课逃学;甚至近年来频见报端的杀害教师案件更是触0惊心。2.学生自身认知观念和学〉」能力的影响。学习无用论,拜金主义、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过度自卑等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非科学的低效的学习方法、过低的自我评价都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对学AI的兴趣和信心,很容

5、易让学生深陷学习差然后厌学、然后学更差的恶性循环中。这种厌学心理会泛化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影响到学生的交往等其他方面的顺利发展。奋的学生牺牲大量的休息吋间、交往时间用来学习,结果导致学习效率极低,这又会反过来导致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同时还影响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反过来影响到心理状态和学习。还有学生利用大量的吋间补弱科,结果把强科和相对还可以的科0也一并给拖累了。有一部分学生,则是因为学习能力偏低而导致对学习无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成为一个带有多块短板的“木桶”,这个木桶是指心理状态。因为其他大量的发展性心理需求不能在这种

6、环境中获得满足,比如交往需要、娱乐需要、兴趣需要等,这些需要长期不能被满足,导致学生的心里充满着矛盾、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非良好的心理状态间接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和发展。二、厌学对策探讨1.建立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学校要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学习以外的潜能。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放弃“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会用“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爱和学4的快乐。1.学生自身。学生要努力改变自己,消除自己因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的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把自己对学的厌恶感、恐惧感转变为愉悦感

7、、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和学习。2.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教师。如果学生讨厌某一教师,也会讨厌他所执教的课程。所以需要教师吋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到教师可爱、可敬、可亲,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结语: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生厌学状况一定会有明显的好转。参考文献[1】周宏学校心理教育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195-196

8、。[2】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89-92。[3】蒋健敏学生心理健康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