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比较

小儿腹泻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比较

ID:24390735

大小:69.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小儿腹泻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比较_第1页
小儿腹泻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比较_第2页
小儿腹泻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比较_第3页
小儿腹泻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儿腹泻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腹泻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比较李莹光哈尔滨市阿城区儿童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摘要】目的:研究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间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共80例,所有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实验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如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小儿腹泻治疗的总有效率和腹泻相关症状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小儿腹泻治疗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腹泻治疗总有

2、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对治疗小儿腹泻有较好的效果,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口服蒙脱石散,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小儿腹泻;双歧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S67(2016)-04-042

3、-02在临床上,小儿腹泻是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儿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且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夏秋季。以五个月至四岁的婴幼儿为高发人群,患儿的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持续性的发热以及四肢无力等。若治疗不当,常因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生命危险,近年来,临床多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婴幼儿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为了进一步明确上述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特展开此次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间收治的80例腹泻患儿,均符合2010年“全国腹泻病例研讨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患儿的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Ml意书。排除标准:症状性腹泻、细菌性痢疾、

4、伪膜性肠炎及霍乱。便常规显示少量黏液及未消化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5个月〜1岁25例,1〜2岁8例、2〜5岁7例;腹泻严重程度:轻度腹泻11例,中度腹泻18例,重度腹泻11例。实验组男18例,女22例;5个月〜1岁27例,1〜2岁6例、2〜5岁7例;腹泻严重程度:轻度腹泻11例,中度腹泻20例,重度腹泻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腹泻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根据患儿的营养状况&体质及脱水情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调节其体内的酸碱平衡;对高热患

5、儿进行降温处理,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进食方式以流食为主。对照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国药准字H20000690,天津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空腹温开水冲服,用药吋根据患儿的年龄选择用量,<l岁患儿,0.5袋1次。实验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片(上海医药宵限公司,0.5g×24s,国药准字:S10950032)治疗,<l岁患儿,3片Id,>l岁患儿,6片Id,分3次用温开水服用。两组患儿的治疗吋间均为一周。1.3疗效评定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治疗冇效率和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临床症状主要观察大便性质恢复情况、

6、大便次数、呕吐、发热、腹痛等情况的发生。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大便情况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大便情况较之前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大便情况均为好转,甚至加重。兑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比,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指恢复吋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发热消退、呕吐缓解、腹痛缓解、大便恢复正常及粪便常规恢复正常吋间均

7、显著缩短,差异均奋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一o表1: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比较(X+S,d)3讨论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夏秋季节常见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以大便性状改变和次数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科疾病,好发于5月至4岁人群,主要发病机制为轮状病毒侵入小儿肠道后黏附于肠黏膜并使小肠绒毛变短、肿胀,导致患儿对水、葡萄糖、钠盐的吸收减少,电解质水平失衡,最终引发小儿腹泻。发生腹泻吋,小肠上皮细胞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发生肠黏膜脱落,从而破坏其正常吸收功能,加重病情。此外,轮状病毒可抑制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使其有效浓度降低,患儿无法充分消化食物中的碳水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