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0例分析

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0例分析

ID:24417931

大小:7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0例分析_第1页
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0例分析_第2页
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0例分析_第3页
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0例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0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0例分析(濮阳市中心血站河南濮阳457000)【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对2014年6至2015年6月某血液中心检验科接收的127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0例献血者的血液样木出现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情况,对20例标木实行洗涤还有吸收放射等试验操作,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20例血型不符的献血者中,不符发生率为1.57%;导致血型鉴定不符的原因包括冷自身抗体、同种抗体还有血浆成分异常等。结论:为保证临床输血血液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献血者血型实现鉴定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血

2、型不符的情况,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排查。【关键词】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鉴定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l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212-02当前所运行的采供血系统中,主要对献血者的血型实行正反定型法进行血型鉴定,即根据红细胞的凝集状态来判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因血型亚型等因素导致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出现,影响到了检验科血液使用的安全性[1-2]。因此,有效分析影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并提出准确、可靠的鉴定方法十分必要,木文主要针对20例献血者的血样进行探究,•体报告如下。

3、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4年6至2015年6月,我站检验科岀现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液样木作为鉴定内容,一共为20例献血者的血液样木,献血者的年龄18〜49岁,平均33.29±3.17岁;男性14例,女性6例;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表现:1例正A反0,2例正B反0,1例正0反AB,2例正0反B,4例正B反AB,3例正A反AB,3例正AB反A,2例正AB反B,1例正0反A,1例正AB反0。1.2方法1.2.1检测仪器此次研究中所选择的试剂和仪器包括抗A、B、C和抗A1、A2c还有抗H、抗Be和0c,以及谱细胞等;其中,还

4、包括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凝聚胺试剂、血型定型检测卡、筛选细胞、血清学离心机等,以上试剂盒仪器均由台湾W索公司还有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提供。1.2.2血型鉴定方法主要通过抗A和抗B对献血者的血清样本实行抗原检测,即为正定型;利用Ac、Be、Cc对献血者的抗体进行检测,即为反定型。第一次检验的方法为盐水介质试管法,再次检验的方法则更改为微柱凝胶卡式法;若检验结果显示为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则需要采用更深层次的检验,具体为:再次检验时去除全部前检验试剂,或者利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清洗后再开展实验操作;根据标本特征,可合理结合凝聚胺法完成检测;

5、最后,则增加抗AB、抗H1还冇抗A2c等试剂对全部献血者的血清标本实行血型正反定型检验。1.2.3吸收放散实验操作对全部献血者的血清红细胞实行洗涤后,再次完成红细胞的制备和压积;接着利用与红细胞相同剂量的抗血清相融合,并放置在于恒温为4°C的环境中1个小时;取出混合物后可再次利用温度为4°C的生理盐水对其实现洗涤,次数为3次;将洗涤完成后的洗涤液实行阴性对照,接着利用压积过后的红细胞与等量生理盐水相融合,利用56°C的水实行10分钟的水浴;通过离心放取出样本中的上清液,并顺序加入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后实行离心处理。1.2.4唾液血型分析选取献

6、血者的唾液,实行离心操作后煮沸,接着再次实行离心操作,利用5毫升的生理盐水对样本实行倍比稀释,比例控制在1:1至1:512之间;接着利用温度为37"C的水对样本实行水浴中和,吋间为15分钟;再接着,水浴中和完成后,将标准的A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和0红细胞加入苏中,并通过离心方式来判定其凝集结果,凝集程度以第3版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判定标准为依据[3】。1.结果本次研究中,一共出现3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情况,发生率为15.00%。将所有标本实行洗涤、恒温处理还奋吸收放散试验等方式,结合唾液测定和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操作,对所有血型标本实

7、行再次鉴定,进一步提升了血液标本使用的安全性。导致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具体表现为:6例表现为冷自身抗体,占30.00%,4例表现为血型抗体减弱,占20.00%,3例表现为同种抗体,占15.00%,2例表现为血浆成分异常,占10.00%,3例表现为血型抗原减弱,占15.00%,2例表现为亚型,占10.00%。1.讨论人体的血型与遗传基因相关,II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个体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引发免疫性疾病等原因而降低机体自身的血型抗原能力,或者抗体能力,从而导致意外抗体情况出现,所以在接受献血者的血液吋,为了保证血液应用的安全性,

8、冇必要对献血者的血型实行冇效鉴定。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发生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不应该盲0判定,以免血型误判而引发不良后果,所以,有必要在足够的空间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