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

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

ID:24429276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_第1页
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_第2页
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_第3页
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摘要:结合多年的工程质量监督实践,针对温差变形、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对其建筑砖砌体裂缝的原因作了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砌体结构的使用情况,提出了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措施。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防治措施1温差变形引发的砖砌体裂缝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但有时仅一端有,轻微者仅在两端1个~2个开间内出现,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

2、的结果。具体的机理可认为是:在阳光照射下(特别是南方地区)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35℃,如此大的温差,加上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则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小,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如无相应措施上述裂缝在所难免。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致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缝,当冷缩时,就出现倒“八”字缝,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字缝。其防治的主要方法:一是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如设隔热层、变形缝;二是增强相关砌体抗力,如提高砂浆强度,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砌,加

3、筋砌体,加设构造柱;三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缝)。2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建筑物不均匀下沉,造成建筑物开裂破坏。产生这种破坏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上部结构的荷载差异大、建筑物的体形复杂、土层均匀性差等,都会导致不均匀下沉。地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后,下沉较大部位与下沉较小部位之间,出现了相对位移。即基础底的地基表面出现了局部凹陷。在局部凹陷处,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其重量只能由砖砌体承担,使得砖砌体上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这种附加托,超过了砖砌体的承载能力后,砖砌体上便出现裂缝。这类裂缝一般都与地面成45o左右的角,上宽下窄,斜缝朝向凹陷处。对于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

4、的砖砌体裂缝,最根本的措施是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为此需在设计、施工方面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首先,设计方面:(1)对于表层有密实土层时,应充分利用其作为天然地基的持力层;(2)减少建筑物作用于地基上的压力;(3)铺设砂垫层或采用砂井、砂井预压、电渗法等促使土层刚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其次,施工方面:(1)施工速度和加荷速率不要太快,使地基土有充裕的时间逐渐固结,强度逐渐提高,避免基础发生塑流挤出;(2)在建筑物地基的四周打板桩围墙,以防止地基软土被挤出,板桩应有足够的刚度和锁口拉应力,以抵抗向外的水平压力;(3)用反压法防止地基土塑流挤出,可在基础两侧堆土反压,减小作用在基底平面处土体上的压力

5、差,增加地基的稳定性。3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温州地区蒸压灰砂砖,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缺少使用经验,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①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蒸压养护后,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但根据生产经验,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因此,体

6、积极不稳定。②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否则影响明显。③砖体表面太光滑,粘结性能差,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问抗拉剪强度低下。4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措施4.1防止屋盖温度变化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措施1)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3)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4)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BGJ3—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5

7、。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4.2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裂缝的措施1)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2)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3)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4)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5)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层~2层和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