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关于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ID:24457845

大小:7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关于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1页
关于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2页
关于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3页
关于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吴小燕(广州军区总医院肿瘤科51001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浅静脉穿刺,给予实验组患者PICC技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机率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2、(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的优势,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关键词】pICC;应用;肿瘤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79—0220世纪90年代,PICC置管技术在我国开始应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将刺激性、高渗性的药物以静脉输注的方法输入患者体内,同时还可以增加导管留置的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1]。现将2013年〜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

3、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浅静脉穿刺,给予实验组患者PICC技术,通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机率以及满意度,以此探宄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宄。实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436±329)岁,其中肺癌患者有12例,乳腺癌患者13例,淋巴癌患者3例,肠

4、癌患者9例,脑肿瘤患者有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442±319)岁,.其中肺癌患者有13例,乳腺癌患者12例,淋巴癌患者4例,肠癌患者9例,脑肿瘤患者存9例。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P>005,数据间的差异不显著,说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会影响本次实验结果,可进行分析对比。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浅静脉穿刺,给予实验组患者PICC技术。PICC方法如下:首先是要选择贵要静脉:静脉瓣少、粗、直是首要选择的穿刺静脉,若贵要静脉

5、不能选用,则选择头静脉以及手肘正中的静脉;然后,让患者保持手臂一躯干成90°的姿势,沿着静脉的走向,从预穿刺点一腋下一右胸锁关节一第三肋间隙,对插管长度进行测量,并对患者的上臂臂围进行测量;接下来是穿刺操作,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消毒直径要求要大于20cm,并且对管道进行预冲处理。对导管的长度进行修剪,以插管鞘进行穿刺,控制进针角度,在15°至2O°之间即可。看见有少量回血后,将针送入少许并送鞘。撤掉穿刺针,经过插管鞘置入导管。撤掉插管鞘以及导丝,并连接好设备,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对穿

6、刺点进行消毒处理后,用透明胶将导管固定。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14数据处理将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并发症发生机率等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男女比例、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值大于005,代表数据间的差异不显著,若P小于005,代表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的意义。2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并发症发生机率为44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55%,

7、并发症发生机率为2889%。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表1两组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的比较[n/%]3讨论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肿瘤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输注营养物质以及化疗药物,而传统输液方式为反复多次穿刺浅静脉,极易破坏患者的外周血管,带给患者较大的机体损伤[2]。PICC技术可以延长导管留置的吋间,进而减少穿刺频率,减轻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本文中,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

8、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说明,相比于传统技术,PICC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冇利于患者的预后,同吋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本文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仅有2例,1例为导管堵塞,1例为局部感染。我们分析,导管堵塞可能是由于正压封管不当、导管打折、或者没冇控制好导管留置吋间造成的[3]。因此,在实践操作中,退针以及推注要并进,保证导管内的正压;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