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

简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

ID:24473688

大小:6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14

简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_第1页
简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_第2页
简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_第3页
简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_第4页
简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意识形态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意识形态创新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现实需要,是永葆科学意识形态旺盛生命力、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创新意识形态内容,要求增强普适性和包容性、先进性和开放性、通俗性和针对性、战略性和策略性;创新意识形态宣传形式,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利用高科技传媒,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运用各种文艺形式,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新中介组织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深思  1

2、002-2589(2013)19-0039-04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理由,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理由。”[1]意识形态工作对我们党夯实群众基础,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有加强与各种思想文化的对话交流和碰撞交融,不断创新内容和表达方式,才能增强它的解释力、影响力和征服力,充分发挥它的保证功能和导向功能。  一、意识形态创新是新形势新任务的紧迫要求  一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现实需要。意识形态属于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它的发展变化必须与社会物质

3、生活条件、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反映现实经济关系的意识形态必须体现经济运动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要求。当前,我们党在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中长期执政,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主流意识形态面对着外部环境、改革开放、长期执政与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必须对过去一些旧观念和做法进行反思清理,摈弃不合时宜的手段和策略。否则,有被冲击和淡化的危险。一些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存在不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答现实理由,对各种思想学术体系、当代社会思潮关注研究不够;不能真正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反映他们的切身体悟、真实愿望和利益要求,思想感情和文字表达显得枯燥乏味,主流

4、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凝聚力、影响力和向心力有所降低。我国意识形态要适应复杂发展状况,驾驭和掌控快速发展局势,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崭新内容。面对实践迅速发展提出的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必须不断更新、发展理论表达和意识形态,才能真正把握客观潮流和时代趋势,争取主动,快速发展。“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2]538  二是永葆科学意识形态旺盛生命力的迫切要求。我国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蕴含着社会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基本取向。在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

5、,马克思主义处于最高层次,占据统治地位,对它的建构与发展起着重大指导作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理论体系,能够在与众多西方和国内社会思潮论战中战胜它们,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真心接受和真诚信仰,脱颖而出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逐步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它批判、革命和科学的理论特性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实现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并指导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进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继续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发挥巨大指导作用,显示旺盛生命力。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使它在中

6、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发展变化,反映着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坚定指南,是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是协调人们思想、意志和行动必须坚守的精神家园。  三是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变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意识形态保持强大生命力和无限生机在于它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党的几代领导人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若干深思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无不体现了党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合法性根本基础的理念。当前,人们利益关系

7、非常复杂,对利益需求、利益表达和利益期望不断发展变化。现实利益需求总是建立在他已经获得的需求基础上的利益;利益需求的层级结构客观存在。人们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往往不会同时发生、同样重要,会先后被提示出来。物质需求满足人们的温饱之后会相继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意识形态能否保持生机和活力,关键在于它所宣扬的利益创造、利益分配和利益实现能否合乎人们期望。伴随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利益的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