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雾化吸入在放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氧气雾化吸入在放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ID:24613911

大小:7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氧气雾化吸入在放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_第1页
氧气雾化吸入在放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_第2页
氧气雾化吸入在放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氧气雾化吸入在放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氧气雾化吸入在放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刘粉霞1蒋美萍2(1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455000;2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650118)【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4-0135-02【摘要】木文通过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在颈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得出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是放疗过程中快捷、方便、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关键词】氧气雾化吸入放疗作用在颈胸部肿瘤放疗中可致咽、食管部位粘膜充血、水肿、疼痛,吞咽困难加重,严重时直接影响放疗的进展及疗效。为减轻此症状,保证放疗顺利进行。我科室釆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法,取

2、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治疗方法及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在放疗中接受氧气雾化吸入患者80例(观察组),接受口服自配消炎止痛药液或静脉输液抗炎支持治疗患者80例(对照组)。观察组:头颈部肿瘤10例,食管颈段癌22例,食管胸上段癌20例,食管胸中段癌12例,食管胸下段癌6例,肺癌10例。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39〜78岁。对照组:头颈部肿瘤13例,食管颈段癌18例,食管胸上段癌21例,食管胸中段癌15例,食管胸下段癌5例,肺癌8例。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40〜75岁。1.2治疗方法雾化组:患

3、者在放疗10〜20GY时出现口咽、食管部位粘膜充血水肿,吞咽困难加重,此时开始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连接各种吸氧管道,应用氧气雾化面罩。在氧气湿化瓶内放入1/2〜1/3的蒸馏水,湿化瓶中的液量如超过2/3,影响雾化治疗效果。雾化罐内放入0.9%生理盐水5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5mg,粘膜反应严重时,加入盐酸利多卡因2.5〜5ml,出现咳嗽或痰液较多不易咳出吋加用糜蛋白酶4000u。戴好吸氧面罩,调节氧流量4〜6L/min,流量过小,则雾量小,影响药物的吸入及弥撒,流量太大,则会导致病人鼻咽部不适并会导致与雾化连接UI爆脱,从而

4、使患者产生恐慌心理。吸入时间15〜20分钟,每日2次。对照组:待患者出现放射性粘膜炎症反应,吞咽疼痛加重,影响正常进食及休息或出现咳嗽、咳痰,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吋给予U服自配消炎镇痛药液,即生理盐水250〜500ml,庆大霉素注射液40〜80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15〜30mg,利多卡因20〜40ml;餐前20〜30分钟口服,20〜30ml/次。或静脉输液,抗炎、营养支持治疗。1.3评价标准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共同修订的常用毒性标准(CTCV2.0),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按临床症状轻重分级:0级无食管炎症状;I级轻度

5、吞咽闲难,进半流质饮食,需一般止痛药或非麻醉药物;II级中度吞咽困难,进流质饮食,需麻醉药物镇痛;III级严重吞咽困难,出现脱水或体重下降>15%需鼻饲管,静脉补液或静脉高营养;IV级为完全阻塞、溃疡、穿孔或窦道形成。2结果见表1。表1两组放射性食管粘膜反应O注: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观察组KPS评分增加10分以上的66例;降低10分及以上的0例。对照组KPS评分增加10分以上的15例;降低10分及以上的23例。3讨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是将物理治疗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祛痰、消炎手段。借助高速气流通过毛细血管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接触小管吸出,吸出的药物

6、又被高速氧气气流撞击成细小的雾滴,形成药雾喷出。呼吸道对外开放,药物经肺吸收到血液距离最短,发挥作用最快。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药物微粒直径适宜,不增加呼吸道阻力,可使药物直接吸入拨散到下呼吸道,发挥良好药理作用。以氧气为动力,使雾化液直接进入小气道,达到改善局部气管痉挛,消除水肿或炎症的作用。雾化吸入的同时吸氧,能更好地改善由于通气不足而引起的低氧血症。并在用药过程中不易出现胃肠道反应,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也避免了超声雾化过程中病人发生低氧血症。放射性食管炎是食管粘膜因放射性损伤产生的无菌性炎症,为组织非特异性炎症。放射性食管炎多数病人表现为吞咽疼痛,进食

7、加重的症状较前冇加重。或术后放疗病人出现吞咽梗阻症状。发生吋间多数为DT20GY,40GY左右,主要原因为食管粘膜的充血、水肿、渗出及糜烂。放射性气管炎表现多为刺激性干咳或痰液不易咳出。我们将氧气雾化吸入应用放疗中来纠正放射性粘膜炎症反应,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安全有效,且毒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此方法可否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奋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葛兆霞.湿化瓶中液量对氧气雾化效果的影响[」].护理研究,2006,20(3):722.[2】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

8、3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