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ID:2466744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_第1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_第2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_第3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中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呢?吴正宪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教学案例(吴正宪老师教学片断)  认识圆的周长: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口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吴老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

2、法。”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计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A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长度。  吴老师肯定了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出:“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是啊,行吗?”A组的同学陷入了沉思。  接着,B组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己小组的做法:“4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  “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

3、吴老师称赞道。这话在B组同学的脸上洒下了一片灿烂。停顿片刻,吴老师拿出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周长的方法。”一个兴奋的声音从教室掠过,C组的同学发言了:“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形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8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是2厘米,8段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很有创意!”吴老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真了不起。但是用滚动的方法、绕绳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出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

4、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观察、操作、实验,同学们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案例评析:  一、设疑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4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学习,特别是源于学生生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吴老师在本节课的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龙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的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5、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来解决,把学生当成了主人。所以吴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课堂学习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来源于生活,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二、层层设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知识

6、建构的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吴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呢?吴老师在问题设计上下了功夫。她设计的问题注意层层追问,而且有一定的坡度,这样的层层设疑引领着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如:在学生得出用滚动一圈的方法测出周长时。又设疑:“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还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学生陷入了深思,再经过小组合作的操作中得出“用绳子绕水池一圈,再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水池的周长。”学生得出这个结论后,“吴老师又用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一圈,形成一个圆,同时又设一问:‘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4把学生的操作引导到发现求圆

7、的周长的普遍规律上。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一个新的学习高潮,学生就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圆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怎样决定圆的周长呢?”去进行探索,去自觉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三、激发性的评价,促使学生愉快参与  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的问题,只有谁在哪一方面用怎样的聪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对每一位学生抱以殷切的期望,并要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本节课,吴老师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适当地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好!好!这的确是个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