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

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

ID:24683372

大小:11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5

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_第1页
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_第2页
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_第3页
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_第4页
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文化阐释在对外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瓶颈”――汉字教学难的问题展开论述,通过分析文化解读在汉字学习初期的笔画、部件、结构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肯定了文化阐释在汉字教学初期的必要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文化阐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历经字形的演变发展至今三千年未中断。不同于其他古老文字,汉字并没有沿着“象形―表意―表音”的发展规律发生改变,而是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

2、,只进行了相应的简化、丰富。正因汉字这一表意特点的延续,使得汉字与中华民族这种独特的文化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若仔细观察,每一个汉字的演变都无异于是一部中华文化发展的画卷。因此,在教学生学习汉字之初,就该引导学生进入汉字展示出来的文化世界,对汉字的每一个部件都有最准确、清晰、理性的认识,就有利于学生更加理性地理解汉字构造,把握汉字的精髓,做到今后听、说,尤其是读、写汉字的准确、流畅。下面,笔者就根据崔永华教授对汉字从字形上所分的三个级别,即:笔画、部件①、整字,这三个方面来分别研究文化的阐释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必要性。  

3、一、汉字学习之初――笔画教学中的文化阐释的重要作用9  唐代张怀?曾说:“案古文者,皇帝史仓颉所造也……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子,是曰古文。”[1]由此可观,汉字产生之初是以“比类取象”为基本的出发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许慎《说文解字?序》)的结果,从象形文字中的随体诘屈发展到楷书的横平竖直的方块结构,汉字中的一撇一捺并非是古人完全的随性所致。相反,笔画正是学生全面了解汉字及其文化的一个契机。“中国的学问并非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德性提升,历来在汉字的教学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这种既

4、传授知识、又塑造人格的传统。”[2]要让外国学生了解汉字的笔画并非随意的线条,让他在下笔之前感悟汉字背后的中国特有的价值观念(初期可借助于中介语解释给学生),这是开始接受汉字文化从而正确对待汉字的关键一步,即使起初他不能理解全部。  以基本笔画中的横为例,老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个例字如“木”,并给出其古字的相应字形(用图片或手写都可呈现甲骨文、金文、楷书木),让学生自己发掘其字形变化。汉字起初的“随体诘屈”是象形的体现,然而这样一种对外物“复制式”9的象征描摹随意性太强,不利于沟通和交流,是有悖于中华民族统一和谐的审美观念的。就在这

5、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平直的一横的规范就显得格外的必要和趋时,也就由此定型了汉字的基本笔画。这种讲解就强化了学生对横平竖直的重视,自然会加强其书写汉字中的行为监控。再如,基本笔画中撇和捺的解读教学,其中的文化渗透更是精辟。中国古人向来重视中和之美,这是一种虚与实、刚与柔的完美结合。而对外国学生而言,一撇一捺就只是简单地改变了线条的方向,因为他们缺少对文化的体悟。要想把这一点讲明白,就可以借助汉字中独特的书法艺术。笔者此处所讲并非毛笔字的教学,而是仅仅把毛笔字拿来作为一件道具演示。以“丿”为例加以详解,老师可以亲自用毛笔演示这一笔画的写

6、法,过程尽量放慢,向学生充分的展示从轻落笔开始折向顿笔,到中锋行笔后到末尾用力收笔的全过程,这样的演示之后,学生再不可能会把这一笔画当做线条的简单倾斜了,就自然能够领会中国古人造字时倾注的独特的心灵感受。而在此时,教师便可适当的向学生讲解,中华古人在这一撇中所寄予的一种刚柔、虚实的中和之美。虽是以毛笔字为蓝本讲解,可其中的内蕴在硬笔书写中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然而,并不是说汉字笔画都必须要从文化的视角一一讲解,那样也显得本末倒置。此处强调的文化解读,重心在于让外国学生(尤指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通过基本的笔画感受中华文化的内

7、在的独特性,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宁静、内指外化的品性,是中华古人对世界的独特感受。  二、文化阐释在汉字部件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崔永华在其《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一文中,基于对记忆规律和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假设,曾提出并讨论了汉字部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构想,对突破“瓶颈”有帮助。此处,我们在此基础上来看文化阐释在汉字一层部件中的教学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识字数量作为汉字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汉字千变万化的形态面前显得格外艰巨。面对这种情况,汉字教学中针对汉字部件的文化解读就显得更加重要。依照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的划分,汉字由

8、来于四种造字法加两种用字之法,其中象形和指事两种方法所造之字,其形体带有很大的“比类取象”9的意思,因此在讲解中用文化的视角进入讲解,势必会对其理解有很大帮助。正如“日”、“月”和“上”、“下”,这一点在很多对外汉语论述中都已做出肯定,此处不再赘述。而面对两个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