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煤六矿采面-赵振松

鹤煤六矿采面-赵振松

ID:24778413

大小:354.68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15

鹤煤六矿采面-赵振松_第1页
鹤煤六矿采面-赵振松_第2页
鹤煤六矿采面-赵振松_第3页
鹤煤六矿采面-赵振松_第4页
鹤煤六矿采面-赵振松_第5页
资源描述:

《鹤煤六矿采面-赵振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纸目录1.概述11.1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11.1.1位置11.1.2开采范围11.2采煤工作面与相临已采采区的关系11.3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22.地质概况32.1煤层赋存情况32.2围岩的性质及对采煤的影响32.3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42.3.1区域构造:42.3.2井田构造:42.3.3水文地质:62.4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82.4.1瓦斯地质82.4.2煤尘爆炸性:92.4.3煤层自燃倾向性:93回采工作面可采储量及可采期103.1可采储量计算:10III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纸3.2可采期计算:1

2、04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114.1巷道布置114.2生产系统114.2.1运输系统114.2.2排水系统124.2.3供电系统124.2.4通风防尘系统125采煤工艺145.1破煤145.1.1落煤:145.1.2截割方式:145.1.3进刀方式:145.2装煤155.3运煤155.4回采工作面支护165.5采空区的处理186生产技术管理196.1循环方式196.2作业方式19III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纸6.3工序安排196.4劳动组织196.5循环图表206.6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16.7回采工作面采煤工艺217.安全技术措施248.结论25参考文献26II

3、I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纸摘要1813工作面为鹤壁六矿1水平8采区13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550米,工作面斜长150米。煤层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回采工作面甲烷涌出量为8m3/min,经计算,工作面配风量为:960m3/min。回采工作面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支护方式为及时支护。本工作面采用的作业形式为:四六制作业,三班生产,一班检修。关键词:1813工作面;综采;四六制30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纸1.概述1.1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1.1.1位置本矿为单一煤层开采,工作面位于右翼第一采区,工作面编号为1813

4、。1.1.2开采范围开采的上边界到煤层边界,下边界到下一工作面的运输平巷。采煤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到距上山40米处停采。工作面沿走向推进,推进长度为550米。工作面长150米。1.2采煤工作面与相临已采采区的关系井下位置南部为1814采空区,北部为112采区未采掘区,西部为1810采空区。本采区与已采采区间有40米的保护煤柱。采空区内情况:采空区内无积水,瓦斯含量较高,对本工作面开采有一定的影响。26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纸1.3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工作面地理位置位于汪流涧村东部村头正东100m。汪流涧水库东南260m。南部及东部为耕地,工作面正上部为耕地

5、,且没有任何建筑物。26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纸2.地质概况2.1煤层赋存情况煤层走向总的构造形态为走向NNE、倾向SE,煤层倾角12°。煤层无明显变化。该煤层为二1煤层,煤厚2.1米。经测定,本煤层瓦斯散至数高为16~22,煤的坚固系数较低,为0.30~0.47,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指标科学k值56~36,大于临界值15,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煤层。2.2围岩的性质及对采煤的影响本煤层直接顶为泥质页岩,厚度为4.05m,节理发育易碎,老顶为砂质页岩,其厚度为5.20m,岩性坚硬。直接底为砂页岩,厚度为3m。图2.2.1工作面综合柱状图26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

6、文)用纸2.3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2.3.1区域构造:鹤壁煤田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太行构造区西部太行断隆带,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伴有发育程度不同的褶皱,并有岩浆侵入的煤层及喷出岩。总的构造形态为走向NNE、倾向SE、倾角5~40°的单斜构造。区域构造线展布方向以NE、NNE向为主,近SN向断层次之,煤田南部发育EW向构造,构造线多成雁行式、地垒、地堑构造相间出现。2.3.2井田构造:26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纸鹤煤六矿位于鹤壁煤田东部太行断窿的东缘,总体构造形态为地层走向近SN,倾向E,倾角0~38°,一般为20°左右的单斜构造。主要构造形迹为轴相向近EW、向E

7、倾状的一系列宽缓背、向斜与煤矿中不仅SN、NE向小型背、向斜相复合和NE、NNE象征断层。褶曲:经煤层揭露和钻孔控制的褶曲有10条,向、背斜各5条。其中近东西向褶曲有4条,近南北向褶曲有3条,北东向褶曲有1条。在褶曲相交的部位形成构造盆地或鞍状构造。因褶曲宽缓对煤层厚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对采区的划分影响也不大。断层:矿区内断裂较发育,共查明断层59条,其中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3条,50~100m的断层3条,30~50m的21条,5~10m的11条。另外,尚有落差小于5m的断层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