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幕访古旅行情景剧《拜谒昭君墓》

八幕访古旅行情景剧《拜谒昭君墓》

ID:24792062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八幕访古旅行情景剧《拜谒昭君墓》_第1页
八幕访古旅行情景剧《拜谒昭君墓》_第2页
八幕访古旅行情景剧《拜谒昭君墓》_第3页
八幕访古旅行情景剧《拜谒昭君墓》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幕访古旅行情景剧《拜谒昭君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幕访古旅行情景剧《拜谒昭君墓》!一、活动目标1.通过模拟访古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或掌握昭君出塞的有关知识,理解昭君出塞的重大意义。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和浓厚的民族感情。2.通过本次活动,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掌握探究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二、活动准备组建以教师为团长以全班学生为成员的旅游团。旅游团下分6个小组,选举一名组长。给学生发放有关昭君出塞的资料,如翦伯赞的《内蒙访古》。要求每一组写一篇悼祭昭君的祭文。制作昭君墓的多媒体资料片三、活动过程第一幕:启程启

2、程前团长讲话:咱们在历史课上学了王昭君,知道她是一位大美人,美的千古传名。但她更是一位大英雄一位奇女子,她的功绩永载青史。咱们都知道卫青、霍去病那是何等的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他们的功劳也不过王昭君,正象剪伯赞所说的: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峰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不响五十年。今天咱们就去内蒙古拜谒昭君墓。(大屏幕上显示飞驰的列车及进站的场面,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第二幕:车站纷争(大屏幕显示熙熙攘攘的车站场面)剧情介绍:旅游团下车遇见两名导游,他们都介绍同学们到昭君墓一游。不过他们所说的昭君墓各居一方。一个位于呼和浩特近郊,一个在包头附近。到底哪一

3、个是真的,又应该去哪一处呢?团长让大家商量再作决定。同学们各抒己见:1、课本上说了,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南郊10公里处,叫作“青冢”,那肯定是真的应该去青冢。包头那儿的肯定是商业炒作,是骗人的。2、探究,看看哪个是真的。最后团长综合大家意见作出决定:青冢有权威性,先游青冢。但咱们是探幽访古,不是游山玩水,所以包头那儿的也应该去探究一下,为什么出现两个昭君墓?但防止受骗上当也必须考虑。团长要大家商讨一下办法。大家群策群力,作出如下预防措施:1、大家提高戒备意识,紧密团结,人多,不怕骗。2、先走访调查附近村民,落实情况后再游览包头昭君墓。第三幕:拜谒昭君幕(大屏幕显示满

4、载游客的汽车缓缓驶来,昭君墓的远景图慢慢进入人们的眼帘,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逐渐全屏显示青冢图像)全体同学肃立于昭君墓前,各小组派代表朗诵各组撰写的悼念昭君的祭文。第四幕:在董老诗碑之前(大屏幕切入到昭君墓前,董老的《谒昭君墓》诗碑缓缓放大到全屏,同学们纷纷驻足围观,有的念出声音)团长组织学生依据掌握材料和所学讨论论证董老对昭君的评价。(在讨论接近尾声时,嗽叭里放出哀怨的琶曲《昭君出塞》,有的同学提出这个曲子怎么这么凄凉哀怨?引出下一幕)第五幕:昭君哀怨团长介绍琵琶曲《昭君出塞》,特别指出哀怨的曲调是反映昭君出塞时的心情,她深入不毛时的那种满腔的悲哀和怨恨。(

5、这与昭君主动出塞的史实相冲突,从而引发学生讨论)学生由史实出发,想象、推理昭君出塞时的心情,哀怨?还是喜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团长介绍对昭君出塞的几种态度。第六幕:墓顶揽胜(镜头切换到昭君墓顶凉亭,并墓四周的塞外草原风光。画外音切入:昭君墓高33米,人工夯筑的巨型封土堆。这么大一座墓堆是如何修建成的呢?传说在昭君逝世时,塞内外的农民、牧民以衣包土堆垒而成。每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时,唯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史上称这为表冢。)同学们听到后都倍感新奇,团长利用此机会组织学生讨论:这个传说可信不可信?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最后团长总结发言,要强调:这个传说不管是历史

6、事实,还是人们的杜撰,它都反映出历史上人们对昭君的无比热爱及对昭君的功劳无限缅怀的历史事实。第七幕:走访包头昭君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