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与中医药辨治论文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与中医药辨治论文

ID:24839222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与中医药辨治论文_第1页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与中医药辨治论文_第2页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与中医药辨治论文_第3页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与中医药辨治论文_第4页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与中医药辨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与中医药辨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与中医药辨治论文【摘要】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与炎症有着密切的关系,炎症因子可引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炎症因子包括TNFα、IL6,CRP,脂联素,MCP1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机与脾胃虚损有关,采用中药疗法调节糖尿病的炎症状态.freelellitus,T2D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炎症密切相关,T2DM是先天性免疫和低度慢性炎症性疾病。在T2DM的易感个体,随着老龄化和营养

2、过剩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先天性免疫系统被激活,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前哨细胞分泌TNFα、IL6等多种炎症因子,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的发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而针对T2DM的慢性炎症学说,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和阐明其作用机制。现有有研究表明,IR及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可能不是相互独立的,如果胰岛素自分泌作用确定的话,那么胰岛β细胞的IR似乎是二者联系的桥梁,在这基础上可能存在着炎症因子对二者共同的作用,其分子机制是

3、靶细胞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的缺陷。由于IR在T2DM发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因此,本篇主要针对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进行综述[1]。1炎症因子引起胰岛素抵抗目前,炎症反应与IR发生、发展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其分子机制是靶细胞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的缺陷。许多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等,通过血液和(或)旁分泌的作用干扰胰岛素的信号转导[2],导致胰岛素敏感细胞(如肝细胞、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内的胰岛素受体底物(i

4、nsulinreceptorsubstrates,IRS)丝氨酸磷酸化,抑制其酪氨酸磷酸化,导致IRS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能力下降,并减弱IRS激活其下游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结合能力下降,并减弱IRS激活其下游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的磷酸化过程,干扰胰岛素信号经IR/IRS/PI3K通路下传,从而诱发IR。1.1TNFαTNFα来自多种细胞,其中脂肪细胞是其重要来源之一。目前TNFα引起IR的作用机制较明确,大致分为以下几点:①TNFα可

5、诱导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丝氨酸磷酸化,降低IRS酪氨酸激酶活性。同时TNFα抑制其后的IRS蛋白与胰岛素受体及下游信号转导途径相互作用的活性。TNFα抑制其后的IRS蛋白与胰岛素受体及下信号转导途径相互作用的活性。TNFα的这种作用可能与鞘脂类代谢有关,通过激活鞘髓磷脂酶,引起神经酰胺的生成,激活PI3K,增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从而使信号转导受阻。实验证明,TNFα刺激下,鞘髓磷脂酶和神经酰胺可使PI3K活性升高约5倍[3]。②有研究表明,TNFα能直接

6、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transporter4,GLU4)、胰岛素受体及IRS1mRNA的表在水平,从而抑制葡萄糖转运时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限速步骤,因而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大大降低,使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的摄取能力显著下降。③TNFα可通过抑制脂蛋白脂酶活性,促进脂肪细胞内脂肪分解,使外周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FFA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蛋白,如抑制PTK的活性,抑制IRS1的表达与酪氨酸磷酸化,从而降低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Tripathy等研究表明急性升高血FFA水平能促使白

7、细胞生成活性氧族(ROS)增加,增加氧化应激,导致单核细胞核因子NFκB升高,启动内皮细胞(EC)的炎症过程[4]。④作用于其他细胞因子,如刺激IL6的生成,抑制脂联素、瘦素和过氧化物增殖因子受体γ(PPARγ)的产生。⑤刺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MCP1)的产生,从而趋化巨噬细胞浸润脂肪组织,导致炎性因子大量分泌,引起IR[5]。⑥Aijada[4]研究证实,TNFα可以抑制EC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导致胰岛素受体磷酸化及蛋白质表达降低。1.

8、2IL6体内IL6约有1/3来自脂肪细胞,它既可以作用于脂肪细胞本身,又可以无距离调节其他组织细胞的功能。在炎症反应早期,少量IL6促进胰岛素产生,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在炎症反应晚期,IL6抑制胰岛素产生,从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6]。IL6通过以下机制诱导IR:①IL6诱导IRS1丝氨酸磷酸化,抑制其酪氨酸磷酸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