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备课论文

新课程下的备课论文

ID:24892330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新课程下的备课论文_第1页
新课程下的备课论文_第2页
新课程下的备课论文_第3页
新课程下的备课论文_第4页
新课程下的备课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备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的备课论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直接促进了教师备课方式的变革。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直接促进了教师备课方式的变革。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相应地转变对备课活动的认识。一、从教案到学案面对新课程标准,我觉得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案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

2、视学生“学”的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我们备课,写教案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未掌握的是哪些?有多少已掌握了?掌握程度如何?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需教师点拨引导?…等都是我们在备课时要思考的。真正的备课应该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总之,一切为学生而设,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机。二、由课前到全程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的课前备课,而忽视课后的备课。新课程强调对备课、上课的研究,通过反思总结,提炼、升华成功经验,探索解决教学过程

3、中存在的问题。它以教学分析反思为主要特征,教师在上完课后,要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反思越自觉,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反思越深入,教师专业化水平越高。(1)、写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

4、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教后反思,是新课改备课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三、由知识到生成传统的备课多是根据教材、教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授课就是“照本宣科”,对于备课时没有预设到的一些教学情景,教师便想方设法把它拉向教案设计的轨道。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活生生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鲜活的问题不断生成,全新的体验激流涌动,灵性的火花随时迸发,教师若对这一切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5、硬是让学生围绕着“死”的教案转,久而久之,必然会窒息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灵性。好的教学设计不应该是严谨的教学流程,而是对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规划和预测。只有重视了备课的生成,才能真正做到基于真实情景的有效课堂教学。四、从个体到合作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这对教师备课同样适用。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化身,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我们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贴近真实的生活世界,与教师、同学、家长、社会实现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因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合作备课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自主备课的同时,新课改强调集体的交流和研讨

6、,“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集体备课也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资源共享,观点互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挖掘课程资源,预测教学过程,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争辩中共同成长。强调合作备课,并非要忽略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要重在集中的交流和研讨,集体备课要想做好、做实就要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这几项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五、从纸笔到多媒体以前,“写教案”几乎成了备课的代名词。在新课程下,备课的成果,并不仅仅以文本的形式书写在备课本上,而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有文本

7、资料,也可以有图片、音频、视频,可以有完整的教学课件,还可以有教具乃至实物展示。总之,它应该是多种媒体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成果。六、由经验型到研究型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备课,教师往往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然后在课堂上将它们灌输给学生,拿着这样的教案去讲课,就不可能有深度、宽度和广度,只能凭借经验。因此,我们提倡“研究型备课”,即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所主张的开发课程资源,

8、就是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进行加工处理。总之,要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使课堂教学显示出灵性和活力。新课程下的备课就是教研,因为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自身的一次创新,就是在进行教学改革。所以,当前教师的备课应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