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某公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设计论文

浅析某公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设计论文

ID:25161022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7

浅析某公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设计论文_第1页
浅析某公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设计论文_第2页
浅析某公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设计论文_第3页
浅析某公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设计论文_第4页
浅析某公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某公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某公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设计论文论文关键词:公路边坡滑坡软弱结构面动态设计法论文摘要:本文从地质特征及岩土结构等方面出发,分析了福州境内某公路路堑边坡失稳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引入动态设计思路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治理加固措施。整治加固工后运营证明加固措施是经济有效的。1前言某公路福州境内里程KXX+290一KXX+345段右侧人工路堑边坡高度在10-30m,原设计为一一四分级坡,各阶边坡设计坡率及原设计防护工程措施为:第一级1:0.5,挡墙(平台宽6m,其上设集水沟);第二级1:0.5,锚喷;第三级1:0.75.freel左右,以上各阶坡高大致控制在8m

2、左右,局部最上一阶坡高度在10一12m。受特大暴雨影响,发生滑坡,滑坡灾害主要发生于四级高坡段,切过一一四坡,滑体范围宽近60m,厚约4-6m,滑坍后堆积于坡面及路边集水沟内,坡脚挡墙则受挤压严重变形,局部垮坍,滑体相临两侧坡面则出现挤压松动变形迹象,导致素喷硅面层可见1一3cm宽的裂缝。如不及时整治加固,滑坡随时可能进一步发展,将极大地威胁公路的通畅及安全。坡体及滑坡周界如图1.2滑坡场地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研究区边坡属丘陵地貌,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最高海拔138.6m。自然坡度较陡,一般为160一310。坡顶较平缓,可见大量孤石,坡体多有破碎强风化岩出

3、露。公路线路以S的单侧人工路堑边坡。2.2岩土体边坡场地岩土体主要以坡残积土及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组成:上覆残坡积粘性土层,土黄、灰黄色,厚约2一4m,含大量碎块,较为松散,多分布于缓坡凹处;其下为强风化流纹质凝灰岩,灰白、土黄色,呈碎块状,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差异性风化严重,形成节理密集破碎带,岩体呈软硬不均互层。尤其是KXX+290一KXX+345段,坡体风化剧烈,差异风化严重,坡体以残坡积土层与砂土状强风化岩为主。2.3构造特征研究区域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东缘的长乐一南澳深大断裂附近,其次级构造在区域内多表现为小型断裂带及后期侵人岩脉、压扭性的裂隙密集

4、带或片理化带等,且常有硅化、泥岩化现象,因而岩石较破碎,且风化极不均匀。2.4地下水边坡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残坡积层(渗透系数约3.0x10-cm/s)中的网状孔隙裂隙水及风化基岩裂隙水。其水位及水量随季节降雨人渗变化较大,通常少有水渗出,遇雨季及暴雨后,坡面及坡体中渗出水量较大。边坡失稳前,原设计方案已考虑地下水影响,设置了如截水天沟、集(排)水沟及坡面泄水孔等排水系统。3滑坡成因分析3.1边坡类型岩土体性质及结构是边坡稳定性判断分析的地质基础,是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内因。对于风化破碎岩石边坡,其稳定性主要受坡高及软弱结构面的控制。勘察钻孔资料、边坡开挖断

5、面及塌方坡面均揭示:边坡以砂土状及碎块状强风化岩为主,局部为弱风化岩及土状全风化,差异风化造成软硬互层,并夹厚约1一3cm的风化高岭土软弱夹层,且产状倾向路中,对边坡稳定极为不利。综合其坡形、地层,滑坡失稳前为具软弱夹层的风化破碎岩石边坡。3.2岩体结构面分析研究区坡体风化岩石微裂隙较为发育,岩石破碎,差异风化严重,未见明显断层。根据边坡原始开挖现场地质测绘,坡体主要发育四组节理裂隙:N,单孔锚杆长度为1624m,水平倾角20“一250,锚固段长8一lOm,锚杆的设计孔径为cp95mm,采用cp32mm锚杆,设计拉力为300kN;锚杆框架网格间距6m,框架

6、内采用预制六棱块植草防护。(2)锚索框架单片水平长度8m,单孔锚杆长度为2028m,水平倾角200一250,锚固段长10一12m,锚索的设计孔径为cp130mm,采用5根高强度、低松驰的钢绞线,设计张拉荷载为700kN,锚索框架交错间距8m,框架内采用预制六棱块植草或植草防护。(3)锚喷防护在边坡局部塌方段坡面清坡刷方后,采用锚喷防护,加系统锚杆,厚层基材上喷混植生物绿化。4.2.4坡脚挡墙边坡局部以强风化岩为主时,在坡脚设置护脚挡墙、半孔式挡墙。4.2.5其余防护工程其余坡面视坡率及地质条件分别采用变截面护面墙、孔窗式护面墙、拱型骨架植草、三维网植草等措

7、施进行防护。4.3动态跟踪设计由于坡体地质条件潜在变化较大,故在边坡修整开挖后应加强施工地质工作,并相应地动态调整其防护加固设计方案,主要有:(1)因地层差异风化严重,故第一阶挡墙为暂定防护,待开挖至第二阶时,采用探槽法分段开挖(每20m开挖一Sm长的槽),超前查明地质,如为囊状强风化岩时,考虑动态调整为(竖井)抗滑桩加固;(2)当施工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如原设计为弱风化岩而开挖后有强风化岩脉),应针对现场地质适宜调整锚固防护工程,必要时变更防护方案;(3)仰斜平孔排水管,一般设计位置和数量均为原则性布设,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揭示地层及含水状态等实际

8、情况动态调整孔位、孔数和孔深,以排水孔正常出水率达50%以上为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