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ID:25184132

大小:70.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8

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1页
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2页
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3页
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4页
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内容提要:劳务经济是我国农民开创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已成为目前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探讨了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且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这是因为,人多地少是安徽省基本省情,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因此

2、,深入分析我省劳务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探讨和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加快全省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安徽省劳务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劳务经济是我国农民开创的一个经济行为和新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因其吸引了亿万农村劳动力的投入,渗透到各行各业,就业容量大,投入少而经济效益高,又促进了新的资源与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出现,所以被很多地方视为是一个新兴的大产业而着力推动其发展。相比较而言,安徽省对此认识较早,而且抓出了成效。据统计,2001年全省农民外出务工(计770多万人

3、,占农村总人口的1/6)总收入达260多亿元。分摊到全省农民,人均500多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4.5%。而同期全省全年财政收入为309.5亿元。可见,外出民工几乎“再造”了一个安徽。lOCalHost近年来,由于各地锐意推动,安徽省劳务经济呈现出了新的特征。1、劳动力转移规模越来越大,输出地和输入地都出现相对集中的趋势。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全省民工才300万人,2001年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为77万余人,而2002年达到1059.31万人。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9.2%,其中向省外的占转移人数的

4、62%。另据统计,滁州市2002年劳动力输出开发总数达6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01万人的30.8%,比2001年末净增13.7万人,增长28%。目前,全省外出民工的输出地相对集中在农业大市、农业大县(如阜阳、六安、安庆、霍邱),而输入地则主要集中在沿海或经济发达省市(如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主要从事建筑、运输、采掘、建材、服装、制造、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纺织和电子等行业。有资料表明,到2002年底,安徽省进京的建筑劳务队伍就达9.36万人,在沪民工有125万人,占沪外来民工人数的三分之一,已构成当地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2、劳动力转移层次越来越

5、高,不断拓宽行业和产业链条,一大批能人完成了从农民向创业者的转变。全省从事专业技能工作的外出务工人员已占整个输出人数的26%。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由过去单一体能型和传统技艺型输出向技能型、管理型的高层次转变。2002年,霍邱县冯井镇外出务工人员达1.5万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脑经营、运输、服务、建筑装璜等领域。尤其是他们在北京中关村所销售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已占到了60%市场份额。目前阜阳市每年劳务输出总量约160万人,在这些劳务人员中,从事非体力型的务工人员已占37%,其中技能型占26%,经营管理型占11%。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的提高主要得益

6、于一大批起带头作用的能人。如全椒县马厂镇农民李松在广州打工10年学到了技术,2001年在广州创办了服装厂,自己当老板,当年盈利50万元。凤阳县们台镇柳东村农民李志华在外打工搞过建筑、办过化工厂,1997年回镇创业,成立了安徽凤阳染化总厂。目前新生产的硫化染料系列50多个品种全部出口,成为拥有固定资产3680万元、220名职工、年纳税200多万元的私企大户。又如该县板桥镇农民丁国发、张小莉1995年进了浙江东源电器公司,成为生产骨干,2002年被厂方派往突尼斯成套设备公司担任技术顾问。等等。3、劳动力转移形式越来越活,特色产业链条越拉越长,成为农民增收的最

7、佳选择。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灵活多样,有农办、劳动、农林、水利等政府部门向外地推荐并组织集体转移的,有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党群团体的参与配合的,有乡村两级基层干部的积极倡导与组织,也有农民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为纽带“亲帮亲”、“邻帮邻”的民间自发组织的大胆探索,还有劳务中介公司市场化运作转移的。但是,不论哪种形式,效率最好的是输出的劳动力能够与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连在一起。实践证明,有特色产业可以带动转移,无特色产业就无法走出家门。特色产业越大,带动转移的能力就越强,劳动力转移中获得的收入也就越多。天长市长秦栏镇农民陈业桃在上海打工经商11年后返回

8、家乡,投资1400万元开办了天森木业有限公司,吸收当地农民480人就业。当地又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