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性别隔离与教育平等权

高等教育性别隔离与教育平等权

ID:25187545

大小:60.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高等教育性别隔离与教育平等权_第1页
高等教育性别隔离与教育平等权_第2页
高等教育性别隔离与教育平等权_第3页
高等教育性别隔离与教育平等权_第4页
高等教育性别隔离与教育平等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性别隔离与教育平等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性别隔离与教育平等权[摘要]高等教育存在的性别隔离,本质上是性别歧视,是对社会结构中的男女地位与职业隔离的复制,并通过教育制度强化了这一结果。要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并从司法上提供相应救济,保障女性教育平等权的实现。[关键词]高等教育;性别隔离;教育平等权高等教育的性别隔离包括横向隔离与纵向隔离,前者指女性集中在某些学科和专业。而男性则集中在另一些学科与专业;后者指在高等教育的不同层面,两性的分布也不均衡。高等教育的性别隔离是一种对女性的歧视,限制了女性进入高等教育的某些领域。并进一步在职业领域继续与扩大这一隔离。一、高等教育性别隔离的现状高等教

2、育性别隔离在现实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入学资格的隔离。主要指高校招生中对一些专业有性别的限制。如军事指挥专业、公安刑侦专业、航海类专业等体力劳动强度大、环境艰苦的专业多是女生限报的专业,而护理学、学前教育、文秘等专业则更多的是出于女性生理特点和社会角色的期望考虑而为女性“量身定做”的专业。这一类别的隔离主要是基于人们通常认为某些专业只适合某一性别而人为产生的隔离。第二,学科和专业选择中的隔离。具体是指在选报专业时有女性偏好和男性偏好,导致最终某些专业女生多,而某些专业男生多。常见的是社会科学类专业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而自然科学类专业男生多于女生。第

3、三,学历层面的隔离。在高等教育的不同层面,两性的分布也是不平衡的,越到教育的高层次,女性越少,男性越多。如清华大学本科、硕士研宄生和博士研究生在校女生比例分别为:%、%、%。(http://chn/xxjs/)高等教育性别隔离的结果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有所谓女性学科与男性学科的划分,各国的女性学科即“女性主导专业虽然有些差异,但女性数量很少的专业基本在自然科学。二、高等教育性别隔离的原因高等教育中的性别隔离并不只是个人选择与喜好和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于学科专业性别隔离的理论解释有多种,代表性的有生物主义与女性主义。生物主义认为女性在抽

4、象思维和科学认知方面处于劣势,无法进行自然科学的学习。而女性主义认为,这是社会意识形态、权力系统和利益基础在学科领域表现的结果,它是由社会文化建构的。(王捃:《论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妇女研宄论丛》XX年第4期)两性自幼从社会接受了社会性别的角色安排,女性被定性为感性、缺乏数理能力,但强于语言运用,渐渐地她们便形成对某些学科类型的喜好及倾向。另一方面,男性则被定型为理性的、创造力强,因而被视为适合从事数理方面的学习。(敖恒宇:《高等教育与性别平等:香港的情况》,《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报》1990年十八卷二期)生物主义的结论和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认

5、识相契合。因而成为深入人心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如各个大学在一些学科专业上“只招男生或只招女生”,无疑以官方语言向社会表明某些专业是男性学科,而某些专业是女性学科。但在女生报考较多的专业,校方通常会优先录取男生,而在报考男生较多的专业,却从无对女生的特别政策。如某校在小语种招生过程中,男女生设置不同的分数线,女生分数线分别比男生高出8分和17分。(“北大招生涉嫌性别歧视男女生分数线不同http:///Article_?ArticleID=6649”)一位研究者在所做的“最不适合女性专业原因”调查的报告中认为:“性别因素是专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6、而理论性强、从业难、野外和体力的职业是不适合女性的性别因素的。”(张定:《北京女性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教育科学研究》XX年第4期)研宄者的结果符合生物主义的理论,但是除了“对体力要求高”反映出男女的生理差异外,理论性强、从业难、工作环境艰苦等未必不是男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的因素。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自觉地接受了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并通过这种理论来解释问题,女生可能还会依据社会加之于男女的不同认识与期望来对待未来的学业与工作如果说女性学科与男性学科的形成是历史的原因,那么官方在高等教育录取时的性别限制则显然是通过入学政策让性别偏见制度化。

7、高等教育本来应该在消除两性的不平等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但实际上,“微妙的性别偏见的围墙仍然继续制造着迥然不同的教育环境,引导着女性和男性走向分离而不平等的未来。”(郑新蓉等:《赋教育以社会性别》,内部资料,n年,第166页)欧盟XX年的数据显示:在欧盟雇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女性只占29°%。根据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在接受调查的89个国家中,妇女占研究人员比例不足30°%的国家有34个。在中国科学院中。自1955年开始评选院士以来到XX年,共增选院士1027人,其中女院士49人,所占比例仅为°%。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实际上复制了社会结构中的男

8、女地位与职业隔离,并进一步通过教育制度强化了这一结果。从高等教育性别隔离的历史来看,是社会使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