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模仿的最终目的

创新是模仿的最终目的

ID:25198977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8

创新是模仿的最终目的_第1页
创新是模仿的最终目的_第2页
创新是模仿的最终目的_第3页
创新是模仿的最终目的_第4页
创新是模仿的最终目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是模仿的最终目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是模仿的最终目的易经?系辞下传》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众多中小型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尤其需要的就是产品创新模式的研究,从“变”中搜寻规律,追求长久的发展。因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那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拥有著名的品牌、核心的技术、丰富的市场经验,但是在国内市场上的运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培育市场,引导消费潮流。正是他们能在适应中国特色的市场中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反观我们国内的本土企业,

2、他们也是在向优秀企业学习,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如tcl学习三星,他们没有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进行取舍,为己所用,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我们提倡创新,但并不是绝对的否定模仿,创新与模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创新不是要否定模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远”;模仿也不是就没有创新,“成功的模仿就是一种自我创新”。“很多创新活动是失败的,可是不创新的公司却必然灭亡”。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把创新作为基本的发展战略,那么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断定,这家企业只有两个前途,一是灭亡,二是修改自己的发展战略来获得

3、生存机会。杰克?韦尔奇认为,一个强大的企业必须有持续增长的收益和利润,收益的增加来自于源源不断的新主意和产品创新,利润的增长则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利润是收益的一部分,在收益一定条件下,企业再怎么提高劳动生产率总有一个相对的上限,即老产品的利润率在达到一定值后就不大有可能提高。lOcALhOst所以,企业要强大也必须进行把创新作为企业的基本战略。很多企业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在怎样创新方面就显得不知如何着手。创新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创新。那么,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哪里呢?笔者认为创新来

4、自于市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在学习中创新。有专家声称:“模仿战略将至少是中国企业在未来三到五年之内唯一的出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尽管有好多企业纷纷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作为自身的标杆,作为战略模仿的对象。比如tcl集团以三星电子为模仿对象,从其全球化战略中汲取信心;联想模仿戴尔的直销模式;夏新模仿亚洲“双s”(索尼和三星)等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每个企业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条件、产品特点,刻意模仿,往往成为邯郸学步的少年,最后连自己原有的步法也忘却了,得不偿失。况且,公司的

5、成功战略是不可以模仿的,我们能够学习的仅仅是这些企业的策略,而不能拷贝这些企业的战略基因。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模仿中创新。学习和借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但学习和借鉴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我们要做的,是吸取其精华运用于实践中,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孙子兵法》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兵书,日本松下、东芝等著名企业采用其计谋,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兵书”变成了“商书”。因此,这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在根本思想、重大策略上借鉴已有的他人的思想。基于模仿的创新,为赶超先进的企业带来“后发优势”。一,是避免大量资源投入

6、。因为技术的发明以及产业的形成,是建立在多年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之上。“拿来主义”使得追赶中的企业可以避开发明的巨大耗费。二,是避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高风险”就是对突破性技术革命追求的定义。而追赶中的企业,能够在市场走向清晰,风险减弱的条件下,利用新技术,开拓市场。在技术成型的情况下,针对市场,完善改造性的创新工作,却更有的放矢,使企业更有机会成功。三,是后进企业的勇气。创新者总是瞻前顾后,追赶者却能神闲气定。但是需要一再强调的是:这种后发优势只有在摆脱了单纯而被动的模仿前提下才会生效。否则,后进企业虽然紧追先进,却

7、只能够应了柳传志生动而准确的形容:“跟在别人后面吃土。”战后初期的日本企业,技术落后欧美20余年。跨入20世纪70年代,震撼世界的赶超奇迹却令人无法继续无视这个岛国异军突起的技术实力。这个奇迹的产生,最初也起始于大规模引进和模仿欧美技术。由政府参与规划和支持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引进,为日本企业带出来一条迅速改变技术落后局面的捷径。战后的日本能迅速在钢铁、汽车、电子、数控机床等领域赶上甚至超过欧美,靠的并不是被动的模仿。有人说日本人“花一块钱买进技术,花三块钱进行改进创新”。购入的欧美自主技术,并没有仅仅被直接使用,而是用来

8、肥沃了日本原本贫瘠的技术创新土壤。模仿主要是建立在“逆向工程”的模式上。这种做法是解剖引进的产品,研究其内部结构和逻辑,在充分理解原有产品基础上,寻找改进创新的可能。这给日本企业带来有效的学习机会。而大量学习的积累,又提供了在模仿中创新的可能。周而复始,日本企业迅速在被动引进模仿中找到了主动。今天,科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