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

ID:25201277

大小:10.37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11-18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_第1页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_第2页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_第3页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_第4页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江苏省建设厅省内:南京、镇江、扬州的全部以及淮安的南部。省外:马鞍山、芜湖、滁州的全部以及巢湖的部分地区。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报江苏省政府批准实施;对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考虑,提出发展预测与建议。规划范围1、规划背景与发展基础2都市圈2001年总体发展概况1.1南京都市圈现状概况3设区市市区2001年概况4设区市市域2001年概况51.2南京都市圈基本特征人文基础相近相同的吴楚文化底蕴南北文化的交融“山水城林”的特色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历史上联系紧密南京经济协作区的合作基础6区

2、域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显著城乡差距较大2001年,南京都市圈各设区市市区与所辖县(市)人均GDP之比为2.78:1,南京市市区与郊县人均GDP之比为2.82:1(苏锡常都市圈为1.27:1)。7地区差距较大2001年,南京的人均GDP是镇江的1.09倍,淮安南部地区的2.88倍,扬州的1.84倍,马鞍山的1.79倍,芜湖的2.06倍,滁州的3.32倍,巢湖北部地区的4.04倍。从工业化发展水平看,南京、镇江已向工业化后期过渡,扬州、芜湖、马鞍山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滁州、巢湖、淮安南部等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前期。8工业化加速发展基础工业雄厚:南京

3、的电子、石化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位,汽车居第三位,扬州的化纤、汽车,马鞍山的钢铁,芜湖的建材,镇江的造纸在全国均具有一定地位,都市圈的重工业产值比重超过工业产值的50%主导产业发展集群化:沿江的石化、机电、建材具有集群化发展趋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南京综合科技实力雄厚,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较低以国有经济为主:工业国有控股比例超过50%制造业9总体发展水平较高: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亿元,占GDP的40.64%(苏锡常38.72%)新兴服务业兴起:南京第三产业在总体发展上具有较明显的集聚优势(占都市圈第三

4、产业增加值的45.3%),主要体现在商贸、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等方面。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低:2000年,南京有会展公司20多家,且规模小,而同期深圳有300多家。传统服务业的区域扩展较为保守:以商贸业为例,核心城市尚未利用自身优势去整合周边地区生产和消费资源。服务业10城市化水平:46%(2000年)省内50%,省外40%城镇个数:440个左右省内240个,省外200个县城以上城市:30个省内14个,省外16个城镇密度:10个/千km2省内12个/千km2,省外8个/千km2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水平较高11核心城市地位突出南京的GDP占

5、都市圈39%,财政收入占53%,实际利用外资占64%,进出口总额占75%。12南京在商贸等方面对周边城市形成了较强的辐射力:2001年南京市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为1022亿元,占都市圈的81%;南京商圈的辐射范围东至常州,北到淮安,西及合肥,南抵芜湖,双休日南京市的主要商场外地消费者占总客源的30%-50%。13南京作为都市圈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经具备——南京为江苏省省会,具有强大的文化辐射力。——逐步形成高标准的文体卫设施类别南京扬州镇江最大图书馆建筑面积(m2)85000343016000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册)3171651

6、07最大体育中心(座位数)60000(在建)2000010000三级医院(个)1922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万人)27.83.413.714节点城市发展态势良好“九五”期间都市圈节点城市发展状况单位:%指标城市GDP年均增长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自营出口年均增长率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年均增长率支柱产业镇江11.514.522.710.3化工、造纸、铝加工、建材扬州10.412.6198.5化纤、汽车、电气机械、纺织马鞍山1112.8————钢铁、建材芜湖14.419——12.6建材、汽车、电子电器滁州10.311.3——9.7家电制造、车辆制造

7、、建材、食品注:空格处数据不详15城市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长江港口、铁路、金融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各种区域性管理机构产业布局、物流中心建设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协作各城市在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和科技资源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16南京为核心、沿江为主导的“放射圈层状”结构初具雏形以南京为核心的放射状高等级公路格局初步形成圈层状城镇分布已具雏形(核心圈层、紧密圈层)沿江城市带发展迅速17核心与周边联系紧密、城际公交化倾向明显,核心圈层初具雏形18镇江、扬州、马鞍山等与南京通讯联系紧密19淡化行政区划的界限,从区域的角度,形成经济、市场

8、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规划总体要求203、发展目标3.1功能定位长江流域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