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多样性的产生

抗体多样性的产生

ID:25203828

大小:9.85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1-18

抗体多样性的产生_第1页
抗体多样性的产生_第2页
抗体多样性的产生_第3页
抗体多样性的产生_第4页
抗体多样性的产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体多样性的产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节Ig的基因结构与Ab多样性的产生一、抗体学说的发展二、Ig的基因结构三、Ig基因重排和表达四、抗体多样性的产生机制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针对于某一种特定抗原,就会有特异的抗体与之相对应。也就是说,外界存在有多少种抗原,在体内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据估计,在人体内具有产生超过1亿种抗体的潜在能力。如此多的抗体类型是如何产生的呢?Ab多样性和特异性是如何产生的?抗体是如何产生的?预先储备抗原特异性抗原诱导抗体特异性抗体多样性的产生?一个基因编码一个蛋白一个基因编码多个蛋白上帝之谜:GOD(Generation of Diversity)一、抗体学说的发展侧链学说抗原诱导学说直接模板学说折叠

2、学说间接模板学说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一、抗体学说的发展抗体形成机制的研究:侧链学说(1897年,Ehrlich)细胞具有多种膜侧链,毒素可以特异与相应侧链结合细胞可产生多量而过剩的侧链,并将其释放的血液中,即成为抗体,这种游离的抗体,在血液中与毒素结合,便可将其中和,从而达到免疫效果。一个细胞克隆具备针对多种抗原的多种膜侧链一、抗体学说的发展直接模板学说:抗原为模板合成抗体(1930年,Breinl和Haurowits)前提:蛋白质的合成要以蛋白质为模板。抗体的产生必需以抗原为模板,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是以抗原决定簇为模板而形成的。折叠学说:抗原诱导抗体折叠(1940年,Paulin

3、g)所有抗体的初级结构完全相同,即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其决定于基因。球蛋白的高级结构取决于多肽链的折叠方式,高级结构决定抗体的特异性。如在形成球蛋白处附着有抗原时,即球蛋白的高级结构即按抗原折叠,因而可使抗体获得特异性。一、抗体学说的发展间接模板学说:抗原对基因发生影响(1949年,Burnet和Fenner)抗原进入细胞核中,干扰DNA的合成,指导抗体的特异性。抗原在细胞内继续存在,而且可随细胞而增殖,所以抗原不存在也能产生抗体。对于自身与非自身的识别上,认为一切属于自身的物质,均有自身的标记(self-marker),识别单位可以对其加以识别,因此对自身物质不能发生免疫反应。一、抗体学说的发

4、展自然选择学说(1955年,Jerne)机体对任何抗原早已准备下了相似的抗体(自然抗体),外来的抗原如与某种自然抗体相对应时,便可与之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抗原被酶溶解,剩下的抗体便可在巨噬细胞内诱导产生与其具有同样特异性的抗体。在抗体的形成上,起主要作用的是体内早已存在的抗体。这种抗体在特异性抗原的选择作用下,才能诱导吞噬细胞产生抗体。一、抗体学说的发展克隆选择学说(Cloneselectivetheory)受到Jerne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影响,澳大利亚免疫学家Burnet毅然放弃其间接模板学说,并且引进了他在间接模板学说所主张的基因致使细胞特异性的概念1957年发表了以“Am

5、odificationofJernetheoryofantibodyproductionusingtheconceptofcloneselection”为题的论文。1959年出版了题为《Theclonalselectiontheoryofaquiredimmunity》的专著,创立了举世闻名的克隆选择学说。一、抗体学说的发展克隆选择学说(Cloneselectivetheory)基本思想动物体内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克隆,每一克隆表面都带有特异性的SIg。抗原选择的不是游离的抗体,而是事先存在于淋巴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即表面免疫球蛋白(SIg)。抗原能够选择性的激活带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克隆,使

6、其分化增殖,产生相应抗体。决定抗体结构的是淋巴细胞的基因,抗原不能改变修饰产生抗体的基因。克隆选择学说(Cloneselectivetheory)对抗体产生多样性的解释:动物出生后,体内约有107个免疫细胞克隆,能产生各种抗体,足够抗原选择。抗原与特异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相应的克隆即被选择,进而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抗原的作用:抗原的作用只是启动,与枪机的扳机相似。相应的克隆一旦被选出,即便没有抗原的存在,也能继续产生抗体。决定抗体特异性的是DNA,抗原对其无影响克隆选择学说(Cloneselectivetheory)对免疫记忆现象的解释:细胞克隆在分化过程中,一部分淋巴细胞停留在中间阶段,

7、与再次同相应的抗体接触时,立刻发育成熟而产生抗体,呈现免疫记忆现象。对免疫耐受现象的解释:在胚胎后期,自身抗原已经齐备,于是凡能与自身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相应克隆,便可受到阻抑,最后被清除,构成自身免疫耐受。取被卵白蛋白、牛血清蛋白免疫的A兔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抗卵白蛋白、牛血清蛋白的抗体)玻璃珠(附有牛血清蛋白)亲和淋巴细胞,收集非结合淋巴细胞。(玻璃珠附有牛血清白蛋白,同产生抗牛血清白蛋白的B细胞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