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

试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

ID:25234554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试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_第1页
试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_第2页
试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_第3页
试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_第4页
试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作者:李建省,戴恩来,孙红旭摘要: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应注重中医宏观辨证和西医微观辨证结合;治疗以本为主,标本结合;中西药有机地结合;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注重清热解毒,化解湿热。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微观辨证;标本结合;活血化瘀;清解湿热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病程冗长,病情迁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笔者就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探讨于此。  1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证结合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

2、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对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作出判断,从而确立某种证,即中医的宏观辨证。如血瘀证,宏观辨证多从以下几点进行辨证:(1)面色灰暗或黧黑。(2)腰部刺痛或固定痛或肢体麻木、肌肤甲错。(3)舌暗或有瘀斑、瘀点。(4)脉象沉细涩。但是肾小球疾病在某些阶段,仅凭宏观辨证,常常证据不足,甚至无证可辨。如慢性肾炎病情缓解阶段,有些患者往往自觉无任何不适,仅表现为尿检异常,如轻度蛋白或镜下血尿。其宏观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并不表示疾病真正好转或痊愈,医者常因临床宏观无症可察、可辨,而给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

3、,这就需要微观辨证。微观辨证就是应用现代科技对传统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通过微观辨证,提高了中医药诊疗的准确性。运用微观辨证,还可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病变和潜隐病变。慢性肾炎从宏观上很难找出血瘀证的指征,若结合微观辨证,就可以发现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呈高血黏状态。依据微观指标辨证,可为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微观辨证是宏观辨证的补充和发展,增加了肾脏疾病中医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进行微观辨证,必须将微观指标赋予中医理论的内涵,方能达到审证求因。如蛋白属中焦脾土,受肾之封藏,肾病所见之蛋白尿属精关不固所致精气外泄的病理状态。因此,

4、临床医师要努力做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  2分型与治疗均“以本为主,标本结合”  慢性肾炎的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机体在脏腑功能虚损、失调的内在基础上,复受风邪湿毒入侵而诱发。“本”是指机体脏腑功能的虚损,“标”则是指六淫之邪及所产生的病理产物。虚实相兼,相互影响,是病情迁延、病变难愈的症结。本虚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按证型分为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包括风邪、水湿、湿浊、湿热、血瘀,其中以湿热和血瘀影响最大[1]。在慢性肾炎病程中病理特点往往是虚实夹杂,治疗往往无可适从

5、,易犯虚虚实实之戒。临床分型可标本结合,即本虚兼标实。如肝肾阴虚兼湿热,脾肾阳虚兼水湿等。这样不仅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还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3中西药有机的结合  中西药结合主要是为了“减毒增效”和“菌毒并治”。中西药物的运用,并不是简单地将二者叠加使用,亦非不论何病一概“中药为主,西药为辅”,而是在“优势互补”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中西药物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中西医结合的实质内涵。因此,总结探讨中西药物有机结合的种种模式,对开拓临床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2]。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上单纯使用西药抑或中药,效果都不甚理想,

6、从临床报道及实践来看,中西医结合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应挖掘和发挥二者结合的优势和潜力。比如针对水肿、肾性高血压、呼吸道或泌尿道的感染,现代医学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给予利尿、降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再如针对慢性肾炎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病理,现代医学常予以潘生丁、肝素等抗凝药,而中医辨证为血瘀证,采用活血化瘀法,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莪术、水蛭、川芎、赤芍、红花、益母草等活血化瘀药。针对感染,西医给予抗感染治疗,中医则认为是湿热为患,采用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  4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  慢性肾炎从病理角度分析,主要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7、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增生,免疫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的沉积,补体的参与,炎性细胞的浸润等[3]。这些会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狭窄及阻塞、肾脏血流的缓慢和减少、肾功能低下,与中医瘀血导致肾功能失调而引起疾病相吻合。瘀血表现为面色灰暗或黧黑,腰部刺痛或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象沉细涩。其成因大致可归纳为:一是因虚致瘀,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病程冗长,由气、血、阴、阳的不足导致血瘀;二是因实致瘀,水湿、湿热之邪阻碍气机,气滞则血无以为帅,血滞为瘀;三是久病入络致瘀,慢性肾炎病程冗长,日久不愈,出现《医林改错》所言“

8、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病理状态。瘀血内阻是慢性肾炎贯穿病程始终的病机,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与预后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瘀血是慢性肾炎的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